到了五月下旬,时隔将近一个月,国民饭店终于恢复营业。
被告知饭店可以恢复的前两天,陈伟国和钟爱民特意打印了一千份外送传单,往附近的居民小区和单位公司都发了一遍。
钟爱民信心满满,觉得再不济也都会有十几笔外送订单。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
直到过了午饭时间,都没有接到一个订餐电话,以至于让二人多次怀疑是店里的电话机坏了。
至于店里面的堂食生意,更是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对此,钟爱民和黄乐二人都有些难以接受。
之前外送生意这么好,就算已经这么久没营业了,也不至于一个订单都没有。
陈伟国却觉得是意料之内,之前他们店因为病情被要求停止营业时,曾经登上当地的报纸和新闻,消息估计已经在这附近传开。
大家怕是对对他们店都避而远之,自然就不会光顾他们以及找他们外送点餐。
此外,附近的饭店都已经效仿他们做起外送点餐,趁着他们店关门营业的时间抢走了他们的外送顾客,错失先机的他们想要夺回顾客已经很难。
随后几天,每天倒是有一两桌客人到店消费,可外送订单却天天挂零。
眼看着生意冷清,没有好转的迹象,钟爱民又只好再次辞退了那位厨师和服务员,还惹得二人十分不满。
随着六月份的到来,气温逐渐上升,病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各地陆陆续续传来清零的好消息。
看着附近其他饭店生意越来越好,自己的国民饭店依然没有任何起色,陈伟国和钟爱民夫妇三人都很着急。
晚上七点,天还没彻底暗下来,国民饭店却要准备打烊了。
这时候,钟爱民和黄乐夫妇二人从后厨出来,来到了陈伟国面前。
“就要关店了嘛?还早吧?说不定待会还会有客人。”陈伟国讶然说道。
黄乐摇了摇头,愁眉苦脸道:“陈伟国,你看店里面现在生意这么差,想想办法啊。”
“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呀,”陈伟国一脸无奈,“我要是能想到什么办法就好了。”
说完,陈伟国心想:当初外送生意好的时候,叫你暂停堂食你不答应,还扯出一堆道理,害得店里面被迫关门了。
现在生意变差了,你不是最能扯道理吗?
“要是连你都想不到办法,那我们店这家店就真的完蛋了。”
陈伟国摇了摇头,他也实在是无计可施,该做的该想的他都尽力了。
“再等等吧。过段时间那肺病结束了,说不定生意就变好了。”
陈伟国嘴上虽是这么说,但心里却并非是这么想的。
大家都已经将他们饭店和病情联系在一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印象。
......
饭店的生意虽不好,陈伟国并不闲着,而是到处打听小区里有没有人要卖房子或门面的。
小区的楼都是原先的工厂所建。第一批职工楼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总共四栋,李志英家的老房子便在其中;
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陈伟国家的房子属于第三期,相对也比较新。
经过两个月的打听,终于打听到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同事要卖房子。
老同事姓曾,以前在厂里当过主任,大家都喊他曾老。
早几年曾老的儿女都到星城定居发展了,他和老伴一直住在老房间里。今年老伴走了,儿女们不放心他一个人住,所以便要接他到星城去住。
此外,曾老在桥西还有一套新房子,以后想回建宁市也有地方住,所以决定要卖掉这套房子。
知道曾老要卖房子之后,晚上店里一关门陈伟国直奔曾老家中。
听陈伟国要买自己的房子,年过七旬的曾老很惊讶,便道:“小陈啊,听说你不是已经买了老李家的房子了吗?”
曾老口中的老李,指的是李志英的父亲。
“那傻小子想要便宜卖掉他爸留给他的房子,所以我才买下来帮他留着,”陈伟国解释,“等他将来想要回来的时候,我会按原价卖给他。”
“原来如此。”曾老点了点头。
随后,两人只简单地谈了几句,便将此事敲定下来,最终陈伟国以一万八的价格将房子买下。
和李志英家的老房子一样,曾老的房子也是当初第一批建的,面积小也有些破旧,所以价格不会太高。
回到家,陈伟国要开口向老母亲借钱。
他不敢告诉老母亲自己已经买了曾老家的房子,否则老母亲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只能骗老母亲说是一位初中同学找他借钱。
老母亲没有多问就把存折给了陈伟国,并且还让陈伟国先拿着存折,说是等到以后那笔拆迁补偿款到了再把钱和存折一并还给她。
到了第二天中午,陈伟国便和曾老去了银行,当着其面将一万八转到其存折上。
算上自己原有的那一套,如今陈伟国名下共有四套房子,都是自己所在的小区。
他特意打听了一下附近的拆迁补偿标准,若他们小区真被征收,到时候可就发了。
看了一眼老母亲存折本上的余额,还能再收一套房子。
......
时间来到了火热的七月。
病情已经过去,整个华国如同被放出牢笼的狮子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陈伟国第一次在电视新闻里,听到了“报复性消费”一词。
可他们饭店的生意似乎与这个词无缘,依旧没有任何起色。
让陈伟国生气的是,黄乐居然将生意差怪罪在他头上,说他和钟爱民两个大男人都不知道想想办法。
陈伟国懒得与她争执,一门心思扎在了收房子一事上。
晚上,和此前一样,店里面早早就收摊。
回到家推开门时,陈伟国发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