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025章:开会(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5章:开会(上)(3 / 3)

的浙东四先生之一章溢的长子。

三人虽然品级不同,但算一算,各方势力也齐全了,不再是淮西勋贵一家独大。

这么想着,朱塬继续道:“我在来时路上已经和大家初步讨论过,为了规避海上风险,计划分批次向北运粮,每次20万石,今年能运几次就运几次。不过,按照上下半年能送出六批粮食计算,因为到了山东不可能立刻返回,不考虑护送和出港到港后的搬运,只是操舟之人,最低条件是常备两万,为了保证运粮顺利,要有护卫,要有预备,因此再加一万,算三万人。”

说到这里,朱塬又停了停,说道:“吴将军和章指挥大概能给出一万人,还有两万人缺额。”

这份数字,不是朱塬拍脑袋得来。

当下的运粮海船,基本按照五百料装500石粮食,一千料装1000石粮食,以此类推计算。当然了,朱塬之前的五千料座舟,一次装20000石粮食也绰绰有余,因此,这不是排水量的问题,而是规避风险的问题。

五百料的海船,强塞1000石也不是没可能。

问题是,这样安全性会降低,而且一旦船沉了,一次性损失会更大。

因此,哪怕朱塬的座舟,之前拿来运粮,谨慎考虑,一次也只装10000石。

再说人手。

满足最基本条件,五百料海船,要15人,一千料,要30人。至于某个五千料的大而不当,要300人才能保证基本操作。总之,一次20万石,需要多少人,这是个相当容易的数学题,答案是6000人。

再按照半年送去三批总体一个来回计算,就是18000人,取整一下,算两万。

然而,这并不够。

毕竟海上可能遇到的临时问题太多,不能只给最基本的人手,冗余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手,才更稳妥。

更何况,计划还要有海军护送。

不说跟住在粮船上的军卒,部分军船为了保证遇到紧急状况时的行动便捷性,是不打算装粮食的,只会运兵。

其中操舟部分,又需要一批人。

因此,三万才更妥帖。

这依旧还不算为了这三万人运粮而服务的周边团队。

老朱从南征军调来总计三万五千人,算上明州卫等沿海卫所官兵,这些人,既是兵,也会充当劳力,负责造船、路上搬运粮食、建造港口等基础设施等等。

总之,围绕整个海上粮道,明州至胶州一线,相关人手不会低于十万。

朱塬对这些都已经有了初步想法,说完扫了眼众人,目光首先落在方国珍长子方礼身上:“方郎中,这两万人,你负责筹集一万,有问题吗?”

/133/133513/31453219.html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