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指挥使的位子上罢。
另一方面,随着海运之事有了着落,老朱也开始酝酿另外一份计划。
根据那本《天书》记载,北伐军会在今年八月攻破大都。
然而,遗憾的是,元顺帝父子全部都逃出重围,北元朝廷因此继续干扰了大明数十年,乃至后来,那怕过去几代,蒙古之患都没能根除,甚至还酿成了让他看一次就恼一次的土木堡之祸。
老子还对照了《天书》记载的另外一桩。
那一年,李自成破了北京城,皇帝没有逃,太子也没能逃脱,缺少了法理正朔的继承人,南明因此没能如南宋那般在江南立足。
这么相互参考思虑,老朱认定,元顺帝父子是关键。
就像老朱觉得河南这一战,王保保也该是一个关键。可惜,北方传来线报,因为元廷内部的倾轧,王保保退出了河南,目前驻扎在山西太原。
如果王保保在河南,老朱打算直接派出常遇春,其他不管,一定要把这个引发洪武二年庆阳之战和洪武五年北伐之败的大变数给清理掉。
这件事只能推后。
当下,老朱决定把主要目标都放在大都,且这次一定要一网打尽。
说起来,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之前让那涂霄带回的信中,明显就是在暗示他这个老祖宗这一点,西线先不管,大都是关键。
老朱觉得很对。
想要做到一网打尽,想要确保万无一失,首先需要增兵,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围困大都,避免元顺帝父子再次逃出生天。
增兵,需要粮饷。
海上粮道打通,预计上下半年两次往返能运粮120万石,老朱不奢望全到,但只要能有100万石抵达山东,他就可以放心地再调至少十万大军到北线。
第一批粮船还在途中,出于对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信任,以及,未雨绸缪,老朱已经开始规划此事。
至于兵从何来?
当然还是南线。
广东的何真已经请降,当下南线只剩一些顽抗的地方州县,属于疥癣之疾。
因此,继续从南线抽调精兵到北方,问题不大。
甚至,那怕南线没有打完,老朱也已经决定,只要第一批粮食顺利抵达山东的消息传来,就开始强行抽调。毕竟南方注定了翻不起大浪,只要元廷覆灭,那些还效忠元室的地方势力,就很难再有太多抵抗心思。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