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089章:五月初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9章:五月初十(2 / 4)

的样子,让他赶紧的,全部送过去。

还交代了让闻造负责押送,不容有失。

朱塬与闻造聊过一些,才知道,大明之前的鱼鳔材料主要来自江西湖广,那边有鄱阳洞庭两大湖泊,集中了大明大部分负责征收渔税的河泊所,然而,每年供应干鱼鳔总量却也不过一两万斤,根本不够用。

私下又算了算。

按照这一季渔汛最低30万担鱼获计算,也就是3000万斤,平均500斤鲜鱼出一斤干鱼鳔,朱塬能给出6万斤。

今后只会更多。

当然了,绝对不会多到用不完的程度。

因为不只是制造弓弩,其他诸如打造家具,建造房屋,乃至近在迟尺的造船,都需要粘合剂。

特别是造船。

相比石灰麻料混合物这种堪称粗糙的粘合剂,鱼鳔胶的粘合效果要好上太多,不过,哪怕500料级别的中等海船,建造过程需要的粘合剂也是以百斤算,全部用鱼鳔胶就显得太奢侈,因此只会在关键部位少量使用,其他还是以灰麻为主。

送走闻造,朱塬来到自己办公室,明州市舶提举常报和傅寿、沉茂等一些海商已经在等待。

话题是讨论六七月份出海的备货情况。

以及,税收。

六七月份出海,主要是趁着南风,去往日本和高丽,然后冬日趁着北风返回。

这次备货,除了持有牌照的各家民间海贸公司,官方也会参与,营海司计划以金陵海洋贸易公司和明州海洋贸易公司两家国有公司的名义,筹备货物一同跟随前往。其实,官方参与海贸,在元朝已经有先例,也是为了分享海贸红利。

不过,除了赚钱,朱塬这次派遣的官方贸易团队,还会担负收集情报的任务。

东南各方岛国,也到了提前做出一些布局的时候。

再说税收。

进口税之前已经定下,除了诸如硫磺等一些豁免商品免税,其他统一两成。

出口税,这次讨论之后,也算敲定。

方案是不根据货物而是按船征收,1000料海船,出口税1000两白银,2000料海船,出口税2000两白银,以此类推,简单明了。

参照之前朱塬恰好撞上那三艘沉家商船的相关数据,诸如1000料海船,一般出海带货价值大概五六千两白银的样子,收税1000两,基本也接近两成的税率。

讨论之中,海商们觉得有些高,希望降一降。

朱塬直接拒绝。

不过,倒也折中了一下,如果出海的海船没能回来,将来申报之后,营海司会将这部分税收退回,算是一种弥补。

再多也不能给。

朱塬相信海商们不会赔钱,毕竟一艘海船只要能顺利往返,动辄就是接近10倍的收益,怎么可能亏损?

对于关税,朱塬的态度一直很明确。

该收就得收!

毕竟其中涉及利益太大,如果官方不尽可能割走该有的部分,将来只会便宜了某些县官或现管,以及,让诸多海商不断积累过于庞大的财富。国家却无法从中受益。

这不是一种良性状态。

再就是,国有海贸公司,也同样会按照规矩进行,无论进口出口,该是多少税收,都需要进行交纳。

这是一份长远铺垫。

毕竟当下国有海贸公司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国有,而将来,几十上百年后,就有些说不定。但,税收,肯定是国家的。

谈过海贸的事情,等常报一干人离开,朱塬开始处理日常积累的各种文件。

如此直到中午。

吃过午饭,又出城来到城西甬江畔的造船厂,这边还在对第一批返回的运粮船只进行检修。

朱塬下了轿子,就与迎上来的姚封一起登上一艘两千料的大船。

船厂的几位大匠给出了统一的判定,这艘船龄已经五年多的大船已经承受不起再一次的远航。

大船本来属于方国珍势力,长21丈,宽8丈,七桅九帆,这年代同样算是巨舟级别,之前被南征军缴获,先南下参与了福建之战,被吴祯带回,又往返一趟山东,虽然船体基本完好,但船底很多木料都已腐坏,还有多处渗漏。

另外,七根桅杆里,其中三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裂痕。

行船过程中,桅杆断裂是最危险的一件事,高耸的桅杆倾倒过程中,因为强大惯性,很可能直接将整艘船带翻。因此,三根出现裂痕的桅杆都必须直接锯掉,以防万一。因为是旧船,也没有更换全新桅杆的必要,因此,本来的七桅九帆大船,接下来就只剩下四根桅杆。

朱塬亲自在大船各处看过,也同意了一干大匠的判断。

这艘船算是正式淘汰。

当然,并不是就此废弃。

早有计划,凡是确认无法支撑远航又有一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