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095章:下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95章:下马(2 / 3)

天气也阴沉起来。

朱塬早饭后就让人把昨夜的书信送去金陵,正要出门到营海卫驻地陪练,临时被事情打断。

前些日子,陪同南方一批海船而来的广东海商拿下了最后三张海贸公司牌照,今天送银钱过来,整整60万两。

同时还带来了一批船只。

总之,朱塬当初列举的条件,20万两白银,上交两成股份,每张牌照提供两万石粮食的运输船只,无论这批海商背后站着谁,该掏的,一点都不能少。

海商们倒也没有讨价还价,让朱塬省事了许多。

亲自负责验收银钱入库,朱塬又让海军都督府接收了船只,忙碌一番,找来营海司的账簿查了查,有些感慨。

钱多。

花不完啊。

朱塬当初的想法,是打算完全自给自足的,无奈,老朱实在是替自己想得太周全,给的也太多。

比如之前最大开销的造船,预计800艘500料海船,本来只是木料,就需要花销40万两。但,当时老朱不仅让人送来了10万两白银,还允许营海司动用赋税抵扣,再加上自己这边的置换措施,总之,40万料木材,实际上连老朱给的那10万两白银都没花完。

再就是,定海周边数万士卒民夫的口粮,这也是一个花销大头,大规模海捕启动之前,粮食一直都是从各处府库调拨,不需要营海司花钱筹措。

这等于又给朱塬每月省了好几万两银子。

于是,直到当下。

连续几个月下来,营海司从海贸公司牌照和市舶税收两方面获得的收入,累计就达到216万两白银。

朱塬相信老朱肯定注意到了这笔钱。

不过,出于信任,或者,应该也有一些考验的心思,一直都没有向他询问太多,更别说讨要。

再说支出。

近几个月来,最大的一笔,也只是近期动用现钱收购百姓鱼获。

过去一段时间,这部分银钱开支累计才17万两,考虑到这一阵飓风到来,再之后,渔汛时间也所剩无几,预计总开支不会超过20万两。

至于其他,建造灯塔,修缮港口,乃至成立明州杂货连锁公司大规模收购麻料等等,相对来说,开支都不算多。

就说建造各种基础设施,主要开支,其实依旧是口粮。

这部分,官仓供给和自家鱼获,直接抹平。

总而言之,当下定海县衙日夜有精兵看守的那座库房,还堆放着多达178万两的白银。

若是按照朱塬未来十年打造海军开拓海疆的各项计划,这笔钱远远不够,但,短期内,又实在花不完。

上午翻过账本,考虑一番,朱塬就决定分出100万两上交金陵。

大军南征北战,特别是之后攻破了大都,总是需要犒劳一下的。

坦白说,朱塬觉得老朱在这方面实在抠门。

因此,给钱的同时,朱塬还打算劝劝。重点是,这笔钱要尽量直接给到底层士兵,既是酬功,也算一种分配。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底层拥有越多,国家也越稳定。

反之,反之。

至于营海司这边,无论是市舶还是海捕,局面都已经铺开,可以源源不断提供资源。

更何况,自己需要什么,老朱都是不遗余力的保障,再加上留下的78万两,同样也是一大笔,不会耽误自己的营海布局。

忙碌到中午,回到营海使府邸,又有人从金陵来,这次是自家人,写意的父亲,乔旺。

来送钱的。

这次是自家的生活费。

乔旺带了两万贯银钱过来,还有各种布匹、食货等等。

另外还有最近三月时间的致用斋账册。

朱塬没有详细查阅的心思,只是问了一个大概。

开业以来,钢笔作坊制造规模不断扩大,还获得了将作司炭笔的独家销售权,又联系了几个其他行省的分销商,致用斋营业总额,以白银计算,达到12.6万两。

相比当初首日就进账1.6万两,三个月累计才12.6万两,似乎不多,然而,首日开业火爆实在有着其他很多因素,当下这个数字,才算相对正常一些。

为何是‘相对’?

因为,还有没有人坚持不懈地间接给自己送好处,朱塬不知道,也没那心思计较。

反正自家店铺是获得老朱认可的,也明码标价,交易你情我愿。若有人觉得因为昂贵,买自家东西就是给自己送好处,朱塬也没办法。

无论如何,致用斋都成了金陵城最顶级的大商号。

再有,朱塬的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哪怕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乱世,这片土地上,能够消费钢笔的富裕群体,还是很多。

很多啊!

中午邀请了乔旺一起在府邸花园内的明心堂用餐,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