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112章:温度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温度计(3 / 3)

玻璃的熔点……不对,玻璃没有固定熔点,好像是甚么……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总之,大概有个融化温度。

相比可能要一两千度级别的烧制温度,玻璃的融化温度很低,似乎,只需要六七百度的样子。

想到这里,不用乔旺他们再去山下的炉窑,就是在朱塬住处这边,直接烧了焦炭炉子,放上坩埚,果然如同朱塬所料,加热一阵,玻璃就开始融化,相比起来,大概耐热要3000度级别的石墨坩埚,安然无恙。

玻璃融化,接下来就是塑形。

提前已经找了匠人。

说来有趣,除了制作陶瓷的匠人,朱塬还另外找来了两个吹糖人的。

好像,曾经的玻璃制品,当然,是手工玻璃制品,而不是工厂的机械化生产,总之,似乎……就是吹制出来的。

同样提前准备了各种工具。

朱塬的第一目标还是温度计。

已经有了方案。

首先,要做出毛细玻璃管。

现场提出要求,匠人们开始尝试,先吹拉出玻璃管,然后,再通过拉扯,将玻璃尽可能延长,让中间空洞变细。不过,几个匠人一同尝试,各显神通,最细直径也只有两三毫米的样子,达不到朱塬的要求。

随后又有人提出,通过钢丝进行穿孔。

立刻吩咐人去找了工具。

细钢丝,软化的玻璃,拉丝,留空。

又是一番尝试,总算做出了直径在一毫米以内的超细玻璃管。

有了玻璃管,还有温度计下方……朱塬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总之,盛放膨胀液体的部位,或者酒精,或者水银。

朱塬当然选择酒精。

水银有毒。

总之,先做出一个小小的圆球状容器,如同小了很多号的圆底烧瓶。

然后再与毛细玻璃管烧融在一起。

这一步骤并不容易。

要将两者粘合在一起,又要确保毛细管和底部的空腔不会被阻塞。

同样尝试了好几次,终于算是成功。

初步成品,底部的膨胀液空腔,朱塬特意做的比较大,大概一厘米直径,这也是提前斟酌的,可以装更多的膨胀液体,以便在受热时,上方相比后来温度计到底不算很细的管子里,液体有更多的膨胀空间。

玻璃管的长度也达到一尺。

然后,就是后续的步骤。

暂时没有酒精,找了烈酒作为替代,染色,煮沸,将做好的温度计样品置入其中,让煮沸的红色酒业慢慢从毛细孔中渗入,直到底部的空腔差不多装满。

虽然不是纯酒精,但也不是纯水,因此,烈酒的沸点,应该不到100度。

朱塬希望能达到测试沸水的程度。

也就是摄氏100度。

考虑到这一要求,其中一个细节,毛细孔中的酒液,不能全满,要留下一定空隙。

最后一步,保持温度计在煮沸烈酒当中的状态,树立起来,顶部擦干,磨砂,旁边再烧融一小块玻璃,将温度计上端的毛细孔粘合密封。

这一步也是麻烦。

为了保持温度计内酒液适当的高温膨胀状态,又不可能直接上炉子烧制,不然,里面酒液肯定蒸发殆尽。

还要磨砂,以保持粘合紧密。

粘合完成,这年代的第一支温度计,正式出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