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存续时间也不长,只有几十年,很快又分崩离析,其中一支统一了印度,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的国祚就比较长,大概存在了300年时间,直到被西方殖民者毁灭。
上午去看了铸钱作坊,吃过午饭,下午又赶往陈山脚下。
为了查看明州海事学堂和为海军士卒准备房屋的建造进度,大概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乔旺领着一个明显异族服装的中年人过来,四十岁左右,倒是没留大胡子,身材高大,显得很精悍。
打发陪同过来的刘琏继续去忙碌,朱塬转向这位名叫刺那兀罗的海商。
中年人显得彬彬有礼,上前两步,躬身朝朱塬行礼:“刺那兀罗见过营海使大人。”
用的是汉话,口音古怪,但也能听清。
不过,朱塬见眼前中年人如此,却是摇了摇头:“不对。”
说着示意乔旺:“带他下去,学了礼仪再来。”
随即走向一处正在制作瓦胚的作坊。
对于给海军士卒建造砖瓦房,朱塬决定着很轻松,执行起来才发现,还是一句话,太耗资源。
最后是折中。
比如烧砖。
最好的砖块,就是皇宫里使用的那种,一窑要烧将近一个月,再次一些的,普通富贵人家使用的,也要烧半个月左右。
这边的窑口……却只烧三天。
朱塬看过效果。
烧出来的青砖,当然比土坯房子要好很多,但,质量也实在一般。
问题是,除了朱塬,周围人都很满意。
那怕是朱塬身边的亲兵,都觉得,如果能有这样一套房子,也很不错。
其实也是没办法。
两万块砖的大窑,烧柴火,一天就要烧掉五大车,如果按照民间的标准,烧七到十天……不敢想。
三天的快烧,对于这年代大部分百姓来说,已经是奢侈。
那位亲兵还和朱塬讲过,他投军之前居住的那座村子,普通村民当然不敢想,就是地主家,为了给即将娶妻分家的儿子盖新房,也足足积攒了两年的柴火,才敢建窑烧制砖瓦。
这年代,砖瓦房,真不是普遍的东西。
因此,这边的标准,三天的快烧青砖,七天的快烧大瓦,已经让很多人眼馋。
既然如此,也只能如此。
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限制。
朱塬这边看着工匠们制作瓦胚,大概就是,卷出泥筒,再一分为二,就是两块大瓦。
慢到让人着急。
效率太低,正想着吩咐姚封尝试制作一些压制模具,最好是铁制的压制模具,这样相比纯手搓制瓦,肯定要快很多,刘琏走了过来。
朝朱塬一拱手,刘琏试探问道:“翰林,刚刚那位海商,可有得罪?”
朱塬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们认识?”
刘琏点头,坦然道:“刺那兀罗已在明州居住月余,拜访下官之后,我们相处很是投机,已算好友。”
朱塬不置可否,说道:“我刚刚说了,礼不对,这就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