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大人在帮他出气啊。
纪炀笑着摇头:“玉家湖的好事,还在后面呢。你让他们心安即可。”
说罢,纪炀扭头对平安道:“还是你说吧,等你去玉家湖查看稻田的时候安一下他们的心,说我记挂着他们,好饭不怕晚,让他们再等等。”
平安现在也是衙门里支柱之一,平时办事非常牢靠。
不让玉县丞去的原因也简单,省得玉家湖的人以为他是去嘲讽的。
衙门账目清了,纪炀还要去玉家湖一趟,总觉得他们每天都在跑来跑去。
玉县丞自然不能离开,各个村里耕牛跟农具使用,再有凌县尉带着人修水渠支钱都要找他。
平安还按照纪炀的要求督查农务。
纪炀干脆自己骑马去凌家湖,怎么感觉又招了两个人,人手还是不够用?
在他这干活比九九六还可怕。
等纪炀到了凌家湖,还未靠近,便看到又有人拉着化肥往东边常华县方向,那边的百姓显然也尝到化肥的甜头,知道这对增产有多重要。
凌家湖现在只剩妇孺跟老人在这,壮劳力都去了西边修水渠,但化肥作坊有她们在,也足足够了。
要说辛苦,凌家湖百姓也是极辛苦的。
留在凌家湖的江历帆还有凌里长带着众人做事,这里也有条不紊。
这会见纪炀过来了,两人赶忙过来迎接。
这次的目的就是看看凌家湖挣的钱怎么花。
其实各家已经发下去一部分,但凌里长发现,这钱有些太多了。
不说年前那些,那些银两已经给大家分了。
年后的也分一部分,可凌里长这里还剩五百多两,这银子明显还在增多,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
全都分下去?
穷人乍富,后果谁也不知道怎么样。
凌里长只觉得钱全都分下去,只怕村里立刻多不少懒汉。
思来想去,只有求知县大人做主才行。
说起这事,自然要先说明化肥作坊的运作方式。
当初纪炀提议,让凌里长牵头来成立化肥作坊,然后有里长带着乡亲们分工合作。
其实这个作坊属于凌家湖集体生意,凌里长更像个管事的,负责人员生产,销售,收钱。
收到钱之后,再按照各家的贡献分出去。
这点都是没问题的。
可从今年开始,这个银钱的数额大了起来,正月到五月,一共挣了九百多两,扣掉交税,也剩下七百二十多两。
再扣掉百姓们做活得的工钱,竟然还余五百两。
按照正常作坊来说,这等于是盈利的利润,但对集体生意,那就是集体的了。
凌里长觉得这钱扎手得很,更不知道是给百姓们分了,还是做什么好。
不过知县大人在这,他也就安心,只等着纪炀开口。
要说凌里长没私心那是假的,可从作坊成立开始,其中账目一笔一笔都要记清楚,纪炀随时都会来查看。
走了凌县尉,又派江历帆过来,凌里长心里再清楚不过,自然不敢随意动这么大数额的银子。
不过凌里长心里还有小九九,他私下还跟媳妇儿说,会不会是知县大人也看中这块利润,准备收入囊中?
但要如此,其实也还行,毕竟这生意都是知县大人一手撺掇出来。
没有他,那林子里的鸟粪至今也无人问津。
所以知县大人一来,凌里长已经把银子准备好,整整齐齐的五百两白银,看着十分诱人。
纪炀心知凌里长的想法,却并不点破,反而道:“先不忙,不如你带我去凌家湖走一圈,如何?”
凌家湖地方不算小,左边是民居,右边则是湖水跟一望无际的稻田。
后面则是姜家山,现在也被喊为鸟粪山,这山前则是搭建起一排排棚子,里面堆着化肥,不时有人翻开充分发酵。
还不时有人前来购买,棚子最前面有几个利落的妇人,她们自学了简单的计数,谁来买谁给钱,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些买过化肥的人在棚子前出发,赶着牛车从民居跟稻田中的土路缓缓往南走,过了道路再去东土路上,顺着路往西走是去自家县城的路,往东则到常华县。
凌里长不明白,知县的人看这些做什么?
其实按照凌里长的想法,应该是他带着银子去衙门找知县大人,可没成想大人说他自己来。
来了之后,就是看看凌家湖?
纪炀笑着看着,踩着土路上:“我听闻不少来买化肥的人,都说这路实在难走?有这回事吗?”
“那都是常华县说的,其实咱们扶江县哪哪都是这样的路,也习惯了。”凌里长不在乎道,“都是常华县的人娇气。”
纪炀又笑,看着凌里长道:“也不是他们娇气,而是常华县道路不错,走惯了好路,是会觉得咱们这的路太烂。”
都说到这份上了,后面的江历帆率先反应过来,而凌里长也琢磨了会:“您的意思是?”
“修路。”
“我的意思便是,拿剩下的钱修路。”
“肉眼可见,以后化肥生意只会更好,晴天还好,雨天怎么走。咱们就把这路修好了,做个长长久久的买卖。”
凌里长震惊地看向纪炀。
知县大人真的不要这钱?
那可是五百两银子,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送过来。
送到手边的钱都不要?
平日他儿子总夸知县大人如何如何好,他现在似乎有些信了?
五百多两银子,足够把凌家湖所有主要道路全都修缮一遍。
说实话谁不想要漂亮整洁,到下雨天的时候不会泥泞的道路?
而且这钱是村子里自己挣的,花到自家村里正合适。
纪炀继续道:“修好道路,以后买卖化肥便会轻松很多,用你们村自己挣的钱慢慢建设凌家湖,岂不是更好?”
纪炀今日过来走这一圈,便是确定这件事,指点凌里长用村里挣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