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会安分下来,但他却表示要先回一趟湖广,亲自送这支送人头回京的信使一程。
原来,朱树人是要沿着长江到夷陵,然后去常德,亲自纪念了一下归葬老家的已故阁老杨嗣昌,在其墓前奠酒三杯,告诉他张献忠已经伏诛,还带来张献忠肉百片,常德府被杀的十几二十万人可以安息了。
历史上张献忠屠常德是在杨嗣昌死后,因为他最恨杨嗣昌,一定要把常德全府所有姓杨的以及和姓杨的有亲友关系沾边的都杀光。这一世因为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杨嗣昌多活了一年多,临死前还听说自己老家被张献忠报复屠了,最后加速忧愤而亡。
朱树人如今当然不需要再给已故之人面子,但世人都知道他入仕之初,是杨阁老提携的。
现在带着一百片腌肉来祭奠,告诉阁老可以安息,外人看了,绝对会觉得国姓爷是个恩怨分明、知恩图报的人,跟着他混的部曲幕僚才会愈发觉得这样的领导可靠。
还真别说,他到常德府这番作秀,着实感动了不少人,内部凝聚力一时愈发巩固。
朱树人本人的奔波,到了常德之后也就为止了,其他地方并不用他亲自跑,可以静下来处理一段时间的种田政务。
而他派出的使者,自然要继续东进北上,一路也不着急,前后从出川算起,足足走了二十多天,才抵达京城。
到北京那天,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而朱树人在四川埋头剿贼、给张献忠最后一击、平定地方重新恢复生产秩序的这三个多月里,外面的世界,也再次发生了可以算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
给朱树人升官传旨的宦官,是四月初抵达四川的。但按从京城出发的日子算,却是早在三月中旬就启程了。
所以崇祯此前给朱树人的一切旨意,也都是以截止到三月中旬的天下大势为准的。
朱树人并不知道,就在崇祯的传旨使者离京后不到十天,第一个大变故就发生了。算算日子,当时崇祯的使者还在合肥给朱树人和潞王府赐婚呢,应该就是沉廷扬去合肥摆酒送礼那几天。
而这个变故,就是负责与黄台吉秘密议和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终究还是因为反复拉扯、密信往还过于频繁,最后终于行事不密,由陈新甲属下的某个幕僚,把议和的消息泄露出去,为京城的众多御史言官所知。
这种消息一传出去,当然是立刻就炸了锅,无数御史言官当天就想抢着弹劾陈新甲——这可是大功一件!弹劾晚了这个人头就被其他同僚抢了!
一开始,陈新甲倒也没到必死无疑的地步,然而他身边一个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朋友,紧要关头却又帮了一把倒忙,把这事情火上浇油了。
那位友人名叫谢升,也是内阁大学士之一。御史言官一派的刘宗周、黄道周要弹劾时,他去拦了一下,私下里对刘黄等人说“你们别多事,陈新甲跟鞑子议和这事儿,陛下也是默许的,你们别闹大了让陛下也丢脸”。
但言官们一听这话,顿时更加群情激奋了:原本还以为是陈新甲私自叛国通敌,现在竟然是皇帝也答应向鞑子服软不成?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岂有皇帝认怂承认割地的道理!
于是一群人摆出一副“文死谏”的样子,直接冲进皇宫,请崇祯不能做这种辱没祖宗的事情。崇祯一看这架势,哪里还肯承认确实是他授意陈新甲议和的,连忙表示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下好了,陈新甲不但叛国通敌、卖国求荣,还加上了一条诬陷君父,虽然这个诬陷的具体行为是谢升干的。
具体经过倒是跟历史同期略有不同,蝴蝶效应之下,最后的结果就是陈新甲和谢升二人,被一起问斩!
(注:历史上谢升做和事老的行为桉发得更早一些,躲过了风口,所以没死只是罢官。崇祯死后四个月他降了清,降清后又过了五个月就衰老病死了。)
内阁首辅周延儒还想挽救陈新甲,立陈陈新甲当尚书期间,并没有大规模的丧师失地罪过,罪不当诛。但挽救无效,刑部尚书徐石麒也站在崇祯那边,最后陈、谢都被杀了。
崇祯原本还以为,杀了陈新甲最多就是朝中人事工作震动一下,但他很快就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仅仅半个月后,崇祯就在别的领域,为他滥杀大臣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原本因为议和而暂停进攻的黄台吉,得知陈新甲被杀,意识到大明内部肯定人心离散、人人自危,于是疯狂加紧了进攻。
黄台吉进攻,当然不是来给陈新甲报仇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好处。而他拿到官面上说的进攻理由,自然也是“崇祯背信弃义,原本暗中通过陈新甲和我说他想议和,没想到居然只是拖延时间欺诈我大清”。
黄台吉得了这个惩戒欺诈者的借口,八旗内部也就没了反对的声音,上下一心都跟着他开干。
原本平时只是为了杀人抢劫时,清军的战斗力都足够恐怖了,如今还得了借口,自然攻势更加迅勐。
而崇祯也因为杀陈新甲的举动,让武将和知兵文官普遍心寒了,换取的只是笼络到了一群嘴炮御史言官的拥戴。
可黄台吉的刀子砍过来时,这些御史言官又不能帮崇祯抗敌。
黄台吉的清军再次从蓟门破口而入时,崇祯飞速下诏各镇进京勤王,但别说山海关的吴三桂拖拖拉拉说辽东告急,来得很慢。
就连近在密云的唐通、开平(唐山)的白广恩,都压根儿没搭理崇祯,只说自己的防区也被鞑子侵扰甚烈,已经陷入激战,无力抽身。崇祯也拿他们完全没办法。
最后居然还是曹变蛟被调走后、刚刚接替曹变蛟当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