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信一直不表明自己态度,有官员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后暂时执掌玉玺,三公九卿各司其职,朝堂仍可正常运行。”谢信笑中含威,“还是说,诸位大人遇到了必须天子才能决断的难题?”
“是何要事,不妨说出来,让本相也听听,说不得能替诸位大人参详,出个主意。”
他话一出,谁还敢有别的意见?
大司空附和:“帝位宁可空置,绝不能草率。事关整个南昭国运,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朝会卯时开朝,如今已日上中天。
一众公卿吵了一上午,他们不累,独善其身的低阶官员已经站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
更有不少人腹中饥饿,咕咕大叫,实在尴尬。
谢相的意思已然明确,此事延后再议。
三公都同意他的意见,其他官员更不敢有异议。
内侍吊着尖嗓一声“退朝”,不少官员奔命似的跑出江山殿,跑向恭房。
人潮涌动中,林策站在原地,和同样鹤立不动的周则意再次对视。
等到群臣散得差不多,林策转身,大步踏出大殿。
周则意稍待片刻,也沉默离去。
一旁的谢信饶有兴致看着他二人,一声玩味哼笑,随后也在一群官员众星拱月的奉承攀附中走出江山殿。
孙有德几年前奉宣武帝之命长驻朔北当监军,顺便服侍林策日常起居,但他原本是内廷的散骑常侍。
今日林策上朝,他也入了宫,在江山殿外等候。
林策出来后,他急忙迎上,跟在对方身后,一同走向宫门。
“那个叫谢信的,和我有什么仇怨?”
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林策远在朔北,和京官素无往来。但他位高,不结党,便已在无形之中得罪某些结党营私的世家公卿。
“谢家是百年豪族,和同为豪门的钟家关系颇深。”孙有德做了十多年常侍,对南昭名门如数家珍,“谢相和钟小将军自幼相识,据说二人关系极好,情同手足。”
统领镇南军的钟家,武将世家百年勋贵,看不上出身平民的镇北军。
然而宣武帝偏私镇北军,兵士军饷略高于其他军队,钟老将军对此早有微词。
钟小将军是他亲孙,钦定的下一任镇南大将军。
林策和他年纪差别不大,名誉声望远超于他,他心中定然极其不忿。
谢信和钟小将君总角之交,情谊深厚,谢钟两家联袂,自然都敌视林策。
孙有德无奈道:“谢相虽未表明自己支持哪一位殿下,一定不是淮王。”
另外几位亲王郡王,久在朝中,早已想方设法拉拢谢信——珍珠宝玉,文玩字画,无价之宝不知送过多少。
只有周则意和他毫无一点来往。
太后若能说动谢信支持淮王,就没林策什么事了。
正因她无法笼络谢信,才召林策回京,和谢信抗衡。
林策也未明确表态,但他那句“既看才能,无关血脉,罪臣之子又何妨”,已有明显偏向。
“谢信想逼我表明态度,”清悦嗓音冷冷一笑,“我若明确表示支持周则意,他必会当堂指谪周则意德不配位。”
董太后的权利在内廷。外廷上,愿意支持她的公卿数量不多,官也不大。
三公都看谢相脸色,他若明确表示,反对周则意继位,本就少有人支持的周则意更加难以坐上龙椅。
二人正要走到宫门口,忽然一道高挑身影一步跨上皇城大道,横行霸道一般挡住林策去路。
宁越之嘴角高翘,阴测笑容如毒蛇一般淬着冰冷剧毒,即便他容貌俊美,也令人心中生厌。
微哑嗓音低笑:“将军,太后有请。”
朝会过后,董太后定然会找自己商议大计,林策并不意外。
但宁越之非得等到他走了一大段路,即将走出宫门时才出现,现在又要他折回,显然故意消遣他。
林策斜睨他一眼,迅速扭头,视若无物般自己走向长宁宫。
作为一个外臣,他本不宜出入后宫。
好在宣武帝未纳半个妃嫔,后宫十年空置,只有太后居于长宁宫内。
进入大殿之时,太后已经屏退左右,只有她和周则意在殿内等候。
宁越之跟在林策之后入殿,孙有德替他们四人轻轻关上殿门,守在门口。
“今日朝会,将军已见过其他几位亲王郡王,”太后开门见山,直言问道,“如何才能让意儿顺利登基,将军可有良策?”
“我一武将,只懂带兵打仗,朝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那一套,我不会,哪能想出什么良策,”林策冷嗤,“太后如何吩咐,末将自当领命。”
“将军何必如此自谦。”对于他的倨傲无礼,太后不以为意,“今日将军和谢相唇枪舌剑短兵相接,丝毫不落于下风。能和谢信正面交锋且占据上风的,自他成为丞相,手握大权以来,将军是头一个。”
“将军无论谈吐气度,才思谋略,都令哀家和淮王十分钦佩。”
林策漫不经心:“太后谬赞。”
“谢信今日的态度,将军已经得见。哀家曾多次派人送上稀世珍宝,想拉拢于他,都被他拒绝。哀家也未派人打探出,他究竟支持哪方。”
林策哂笑:“目前唯一能确定的,我支持哪方,他定然反对。”
他瞥了眼周则意:“你们不想办法把他搞定,这龙椅,你坐不上。”
周则意嘴角微抿,并未答话。
他神情淡漠,但那双风流多情的桃花眼,目光潋滟,似如受了什么委屈,看得人心软。
若是个女子,林策对他的态度或许会软化几分。但他偏偏是个男的,只看得林策心情烦躁,恨不得将他送去军营狠狠操练几天,沾染一点阳刚之气。
“哀家当然会想办法,只是也需将军出力。今日托了将军洪福,谢信将择君一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