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那年1981> 123 庄户孙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3 庄户孙儿(2 / 2)

爷爷叹口气:“省点力气吧,别装了。”

这话挺管用,大孙子立马停止挣扎,消停了。

似乎也不愤怒了。

“这可怎么办呢?”爷爷看看老婆子,犯愁地说,“三仓这样儿,他实在没心去上学,可是仓——”

老头左右为难了。

他知道,兄弟俩都没错。

可是都对的兄弟俩,选择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碰撞。

“爷爷,问您个问题,”大孙子道,“狗咬和山鱼好胳膊好腿的,为什么要打了光棍?”

村里的光棍很多。

绝大多数因为生理上有瑕疵,瘸腿的,瞎眼的,聋哑的,个子太矮的,脑袋太扁的……不一而足。

或者就是智力有问题。

狗咬和山鱼身心健康,长相也没什么问题——当然,长得像鱼并不妨碍相貌不丑。

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端详每一个人,其实每一个人都像某种动物,概莫能外。

爷爷不知道大孙子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说道:

“山鱼从小没爹没娘,吃百家饭长大的,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连一间屋子头都没有,人家闺女跟了他住哪儿?

狗咬比山鱼情况好点,可他爹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拉下一屁股饥荒也没治好,他娘也有病。

这样的娘俩过日子,谁家闺女敢跟啊!

就这么简单,就是穷得打了光棍。”

大孙子点点头,看了看母亲,然后对爷爷说:

“爷爷,俺家跟狗咬差不多的情况吧?

当初俺爹长病,也是拉下一腚饥荒,可俺爹还是走了。

从那以后好多年,俺家就翻不过身来——”

“嘶——”母亲捂住嘴,眼泪滚滚而下。

这些年过去了,这个话题从来没人敢提。

没想到老大今晚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突然揭开了母亲不敢触动的伤疤。

虼蚤奶奶也抹眼泪,想起她那早死的大儿子了。

老大自己也抹了抹眼泪,继续说道:

“狗咬和俺家一样,都是因为家里出事,就多年翻不过身来,就有可能打光棍,这是为什么?

难道就是命?

摊上了就是命?

为什么哪个村里都有那么多光棍,城里边却是没几个光棍?

远的不说,就说夏山街上,不过就是个公社驻地,人家村里那么多人口,为什么几乎没有光棍。

我听人家说,夏山街上的狗,都能娶上媳妇。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是农民。

干得比城里人累,吃得比城里人差,可这样还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有事。

稍微出点意外,就有可能打了光棍,就一辈子翻不过身来。

为什么城里人就不怕这些?

就是因为城里人有保障,不管出什么事,国家给他兜着呢。

老农民靠天吃饭,可人家城里人旱涝保收,就是大旱三年,老农民饿死了,人家吃国库粮的照样有粮食吃。

爷爷您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了,现在六十的人了,还要整天下地干活,村里好几个九十多的,照样下地干活。

可是城里人呢?

像您这个年纪的已经退休了,整天什么都不干,退休金一分都不少地发着,就是死了,国家还要发一笔抚恤金呢。

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看得出大孙子的情绪很激动,说得很激烈。

屋里的人都被这番话震撼了。

是啊,农民太苦了。

爷爷喃喃地说:“这有什么办法?庄户孙儿庄户孙儿,咱们庄户人天生就是孙子,人家城里人是爷爷呗!”

“城里人天生就是城里人吗?”大孙子继续情绪激动地说,“你去问问现在的城里人,上去三代,有几个不是庄户人出来的?人家是怎么变成城里人的?你们想过没有?”

大孙子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屋子里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大孙子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了些:

“国家确定以农养工的政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当前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咱们国家就是要不惜一切力量发展工业。

即使这样,您看看到现在,咱们国家的工业品还是很缺乏,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需要供应。

可是,这种政策之下,农民干得比城里人累,活得比城里人苦,到老了,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咱们虽然理解,但是谁也不想当孙子。

现在国家也给了我们机会。

只要好好上学,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个中专,就能吃国库粮,就能旱涝保收,就能退休了还有保障。

三仓,我就问你,你脑子挺聪明,不需要很努力,我都肯定你最不济考个中专,你为什么放着爷爷不当,甘心情愿当孙子?”

三仓瞪着一双大眼睛,有些茫然。

虽然大哥说的话让他很震撼,可是满脑子的做生意挣大钱,岂是这么一番话就能打消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