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福建、江西去平叛的士兵越多,叛军规模越大。
到了正统十三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坐拥二十余座城池。
并且浙江、福建,接连爆发了好几股叛军。
这个时候,正好三杨全部去世,朝堂上能压制朱祁镇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真实消息再也压不住,详细情况,终于被送到了朱祁镇这里。
英宗重视起来。
他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发放粮食,安抚百姓,以利益,诱使百姓归家。
其二,调派京营,出动精兵镇压。
朱祁镇出动京营士兵了……
然而,稀奇的是——福建、浙江爆发民变,朱祁镇派遣多少大军前往镇压,史书中莫说给出答案了。
就连这件事都忌讳莫深,支支吾吾。
这么大规模的叛乱,明史竟然语焉不详。
离谱不?
猜测一下——这里牵制两三万京营士兵,轻轻松松吧?
这场叛乱,直到朱祁钰去世的前两年,才彻底平息。
也就是说,这最少两三万京营兵马……
直到八年后,才返回京师。
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京营的!
好了——京营大军已经被调走三万人……
正统十四年三月。
就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五个月。
贵州爆发苗民叛乱。
几乎一瞬间,就占领了思州府城和清浪、镇远等地。
速度之快,莫说朝廷了,近在咫尺的广西,都没反应过来。
再回过头来,看看老朱当年的那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能跟着老朱砍人的大明百姓,还是据守城池,对付叛乱……
竟然一瞬间就丢了几个府?
当年亲眼看到这一幕的百姓,都还在呢!
要知道,这时候就连靖难勋贵,都还有好几人呢!
才几十年时间啊?
现代有人说是朱祁镇屡屡对西南用兵,致使当地百姓困苦,不得不造反……
我尼玛!
脸咧?
朱祁镇下过这样的一封圣旨,大意就是:
趁着太皇太后张氏大寿之际,给全国老年人发放福利。
并且明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