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科幻灵异>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吐蕃名将还曾大败薛仁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吐蕃名将还曾大败薛仁贵!(1 / 2)

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

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公元前127年的时候,吐蕃各部迎立聂赤赞布为赞普(王),到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于638年派遣禄东赞至长安迎娶文成公主。650年松赞干布死后,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吐蕃由禄东赞及其儿子辅政,此后吐蕃开始对外扩张,唐蕃不断发生战争,期间吐蕃有一位名将,先后击败唐朝的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等名将,让强盛时期的大唐王朝畏惧三十年之久!

在新旧唐书中,他的名字被叫做:论钦陵,实际上“论”是官名,《资治通鉴》中称他为起政,他的藏文全名叫噶尔·钦陵赞卓(为方便起见,本文统一称为钦陵)。钦陵出身吐蕃官宦世家噶尔氏的家族中,他是大论(相当于丞相)禄东赞的次子,年轻时钦陵曾在长安为人质,熟悉唐朝国情、军力。

667年禄东赞病死,钦陵的大哥赞悉若继任大论,执掌国政,而钦陵兄弟则把持着各地的兵权,其中钦陵负责管理吐谷浑(青海)一带。

670年吐蕃大军北上,攻下了唐朝在西域的设置的安西四镇,将大唐的势力一举驱逐出西域。吐蕃东占吐谷浑,西占西域,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唐朝中央决定采取行动,同年4月唐高宗任命名将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将,以“护送护吐谷浑王还国”的名义,率领10万人(有人考证为5万)出试图一举消灭吐蕃。

钦陵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薛仁贵也深知此战不易,运粮困难需速战速决,于是命令副将郭待封率领2万人看守辎重,在大非岭凭险置栅,构筑工事。薛仁贵则率领8万人出击,在河口地区击败一支吐蕃军队。但郭待封却没有听从薛仁贵的命令,反而率领军队徐进。结果遭遇钦陵的20万大军,唐军溃不成军,辎重粮草全部丢失。

薛仁贵得知消息后,只得率军撤到大非川,却遭遇钦陵40万大军的包围,最终唐军全军覆灭,只有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员将领在与钦陵约和后才得以生还,钦陵从此威名远震,而薛仁贵三人全被削职为民。(吐蕃军队人数可能有水分,略有夸大,但绝对还是多于唐军的)

此后趁吐蕃整顿内政之机,唐军又收复了安西四镇,678年唐高宗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兵18万河源出击吐蕃,钦陵率兵在青海湖一带迎击。交战中,唐军先锋刘审礼与吐蕃展开激战,而主将李静玄竟然被吓得按兵不动,听闻前锋失败,率军仓皇逃跑,途中又被吐蕃军队击败,幸亏唐将偏将黑齿常之率军死战,李敬玄才得以脱身。

此后钦陵率军重新占领安西四镇,685年钦陵接替哥哥担任大论之职,此时吐蕃国力空前强大,“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689年执掌朝政的武则天不甘心失败,派遣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阎温古为副将,率军从西域攻击吐蕃,论钦陵率军在寅识迦河边迎战。唐军初胜后败,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加之天气寒冷,唐军大败。武则天大怒将韦待价流放,阎温古斩首。

经过几十年的征战,虽然吐蕃国立空前强大,但连年的战争使吐蕃的一些属国感到不满,一些部落纷纷投奔唐朝,钦陵忙于整理内政,无暇顾及。武则天趁机派遣熟悉吐蕃国情的王孝杰率军大败吐蕃军队,重新收复安西四镇。

在西域的大捷让武则天萌生了彻底击溃吐蕃的念头,696年3月武则天任命王孝杰为肃边道大总管,娄师德为副将率军讨伐吐蕃。钦陵、赞婆(钦陵三弟,藏文名噶尔·政赞臧顿)则率军在洮州(甘肃临潭县)的素罗汗山与周军(武则天此时已经称帝,改国号为周)展开激战,结果吐蕃大获全胜,钦陵再一次威名远震。经此一战,武则天也放弃了消灭吐蕃的想法,双方开始议和。

正所谓“功高则震主”,此时的赞普赤都松(芒松芒赞之子)也已成人,对功勋卓著的钦陵兄弟十分猜忌,698年赞普以狩猎为名,集合军队杀死钦陵党羽2000多人,并召钦陵。钦陵自知大祸临头,于是拥兵自重。699年赞普率军讨伐,结果钦陵的军队忠于赞普,未战先溃,无奈之下钦陵选择了自杀。

和中原王朝的诸多名将一样,钦陵这位吐蕃第一名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当钦陵悲惨的结束自己生命时,他的弟弟婆赞、儿子论弓仁(藏文名莽布支)却投奔唐朝。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大喜,封赞婆为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封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成为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将。论弓仁的后代改用汉名,成为“论”姓的始祖。而此后论氏子孙都位列高官,统领军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朱泚之乱等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