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海。”
“我们在禁海的时候,其他国家利用海洋征服世界,出现了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日不落帝国英吉利……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十七世纪的荷兰,十八世纪的英吉利,那我们呢?我们是全世界最早拥有成熟舰队和远航能力的国家,可是后来呢?”
若是太子听得平静甚至无动于衷的话,或许元夕也讲不下去了,她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胤礽眼神深深,面容一副苦大仇深,和她一起在愤怒,这让她还有心情讲下去。
这厢,元夕温声细语道:“殿下,我相信您是有志改变未来的,大清的未来将由您来创造!”
毕竟若还是老四登基,未来自然不会有任何改变。
*
“好!好!”
乾清宫里,康熙看着太子和胤祺献上的奏折,抚掌大笑,甚至还离开位置,欣慰地拍着胤礽的肩膀。
“朕之麒麟儿!”
“奏折中的内容确是真的?”
“当真。”
他实在是没想到,太子能在九月底带给他如此惊喜,亩产千斤的粮种,真是天佑大清!
“儿臣不过是有幸找到了粮种而已,反而是五弟费心,为了粮种扎根在皇庄,日夜操劳,才让此种适应了京城的气候和土壤。不然,也不一定能创出亩产千斤的奇迹!”
骤然被夸的胤祺受宠若惊,又见康熙似是讶异的眼神,忙拱手回话:“自是太子二哥的功劳,若非是二哥远见,又何来粮种。儿臣不过是做些苦力罢了,当不得夸奖。”
康熙见二人兄弟相亲,老感开怀:“梁九功,吩咐传膳!”
胤礽一笑:“不如也烤些红薯吧,汗阿玛您也尝尝。”
胤祺痴长了十七年,在乾清宫用膳的次数屈指可数——明确地说,是几乎没有。如今这回沾光,更要感谢二哥给了他这份功劳。这可是亩产千斤的粮种,他才上朝多久就得到了这份功劳!
在用膳时,康熙不住地夸着,直道此粮种成就大清千秋大业,胤礽听着,却想到元夕提及的大清历史二百六十八年。前世皇父也是知道此粮种的,可是最后却不了了之。
一来是提及红薯的奏折来自官员,二则是对皇父而言,皇子间的制衡更为重要。
或许,爱民如子只是在地位稳固时装点门面的装饰罢了。
思及此处,胤礽恭敬道:“汗阿玛,我和五弟不过是走了几分运气,主要还是汗阿玛国运所向,才让我大清生出此物,合该汗阿玛享此功绩!”
兄弟俩配合着说些话,直让康熙喜上眉梢,不住地让御膳房添些菜,又让梁九功好好去库房挑些东西让两位爷带回去。
感受着这天伦之乐,胤礽不由得想到元夕。
那日她坐在圆桌旁,手搭在桌上,轻轻地敲着桌子道:“其实,您可以开口把红薯的功劳转给万岁爷。”
“为何?”胤礽云淡风轻,他已经习惯了元夕时常说些没规矩的话。
到底是身有倚仗,他勉强能接受她的没规矩。
元夕知道在这时代,佳种所代表的意义,若是寻常大臣奉上,或许还能换个爵位;寻常人奉上,估计他家的族谱他能写到第一页;太子奉上,这等功劳,更会让他地位稳固,旁人不得轻易撼动。
只是……
“您被废的原因之一,可不就是地位太稳了吗?”元夕柔着声音说,越是这种时候提这种话,就越是不能刺激太子。
此女当真是越来越不怕死了。
明明据说她守在朱砂身边很守规矩,去后院送点心也乖顺知礼,偏生在他跟前,只要何玉柱等人不在,她就意思意思问一下能不能坐,然后坐了个结实。哪个宫人被赐坐,不是小心翼翼地擦着凳子边坐的?
“皇上是被夸习惯了的,您用这等功绩去奉承,万岁爷能不高兴?”
胤礽睨了元夕一眼,她不仅是外表长大了些,胆子也大了不止一点。果然是多年圈禁生涯让他的脾气变好了,否则这样的,早就被赶出去杖毙了。
“您也可以用红薯来试探,万岁爷愿意把这功绩送给您,不正说明他还没忌惮你;便是不愿意给,您不也讨好了万岁爷吗。若是万岁爷真有了这心思,你主动说,不正是保全了万岁的面子吗?”
“你确实有点脑子。”胤礽确实高看了元夕一眼,原来只是认为她仗着有来历评价过往而已,如今看来,的确还会思考。
元夕假笑:“您过誉了。”
思及此,胤礽又亲自为康熙布菜,元夕是怎么教他夸人的呢。
毕竟他这样的人,被废之前被所有人捧着,素来得到的都是赞誉,被废之后甚至不用与旁人交流,自然也不需要夸人。胤礽和皇父之间,其实更多也是皇父在说,他在听。
因此,夸人,这反而是他的死穴。
结果,元夕直接让何玉柱抱了只高傲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