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30章脑补过多徐元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脑补过多徐元直(1 / 2)

“汝南之地,其实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骑在马上,王易看着汝水四周那些忙碌的身影,感叹了一句。

“汝南,因为大部分地方都在汝水之南,才有了这个名字。前汉高祖四年,置汝南郡,以上蔡为郡治,辖三十七县,现在戈阳、安丰二郡,都是从汝南中分离出去,重新置的郡。”徐庶道。

“如此大郡,向来都是豫州基业,可惜残破至此。”王易叹息了一声。

“先黄巾,后董卓,豫州都是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地方,而汝南又是豫州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地方。之前黄巾四起,能跑的都跑光了,跑不掉的,不是入了黄巾,就是埋了黄土。之前在颍川,我听了两句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据说就是少使君所做,实在是现在汝南最好的写照。”徐庶叹息道。

王易愣住了:“这不是我写的……”

“这是少使君在徐州出行的时候所做,后面还有两句,随从太史慈、徐盛等慢慢传出来的,还能有假?据说曹操听了这几句诗之后,也是不断吟哦,极有感慨呢。”徐庶笑道:“少使君谦虚了。”

莫名其妙当了一回文化剽窃者的王易哭笑不得,更何况这四句还被真正的原作者夸耀不已,更让王易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然而接下来徐庶的那句话,才把他雷得外焦里嫩。

“之前少使君率军阻挡追兵的时候,所念的那两句诗,如今也是天下闻名,据说天子每每念之,都是凄然涕下,徐庶听闻几次,每次念起来的时候,也都是自愧不如啊。”徐庶道。

然后他缓缓念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这?就这?

王易在心里疯狂吐槽,我还没念那两句诗呢!苟利……

“这两句,居然是少使君作的?陈某真是对少使君佩服得五体投地!”

旁边的陈到也激动地说,他是正儿八经念过不少书的,算得上饱学,这一点

比徐盛还要强一些。

“诗词小道,当今乱世,再精妙的文章,也拦不住汹汹铁骑,再好的诗词,也扛不过当头劈下来的大刀。吾辈要自强,沉迷诗词,不可取。”王易不想再讨论这个让他觉得尴尬的问题,于是将话题岔开了。

徐庶看着王易的眼神,更加的欣赏了。

年纪轻轻,有如此才气,却毫不自矜,反而清醒地认识到,乱世诗词是小道

徐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在颍川求学,在荆州求学,他看到的遇到的,都是当今天下,才智最为高绝,出身最为显赫,涉猎最为广泛的那一群精英。他们有的舌绽莲花,有的学富五车,有的胸藏锦绣,有的腹有良谋……

那些都是很优秀的人物。

郭奉孝鬼神之谋,程仲德心志坚定,钟元常笔走龙蛇,荀文若宰相之才,庞士元胸有奇谋,孟公威大气磅礴,石广元心细如发,诸葛孔明更是天下奇才。

世间就算还有其他的英杰,也不会比这些人更出色了,可是他们毕竟年纪都不小,起码也快二十岁,才能有这样出色的水准,就算年纪较小的庞统也十七岁了,最小的诸葛亮也有十五岁。

王易呢?他刚刚行冠礼,还不到十四岁。

文能吟出足够千古的句子,武能统领大军,攻城略地。

这数万人的屯田,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样的年纪,还从小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也没有太多学习的时间。

徐庶立即就脑补出了,一个少年,跟着戎马佳偲的父亲,到处颠沛流离,却手不释巻。

坐在父亲的马背上,不断的看书。

休息的时候,别人去休息了,他也在不断地看书。

每到一个地方,他还会行走各地,和当地的老百姓聊一聊,所以虽然学问多,却一点都不拘泥,地面上的事情,全懂……

王易:等等,这说的好像不是我。

不过徐庶,确实就是这样想的。

他们这些智谋之士,脑补的能力确实很强。

之前陈登是这样,现在徐庶也是这样。

不过王易这几个月来展现出来的东西,确实让人很吃惊,很难用科学去解释--虽然这年头大家也不知道什么科学,可是没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只能说是天授了。

可是对于徐庶这种智谋过人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把这解释为天分加苦读。

因为他们都清楚,聪明可能是天生的,智慧却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就算再聪明的人,没有通过好的学习,也不会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王易固然是个天才,甚至是所有人都比不上的天才,他也必定经过苦读。

他念的可能不是那些辞藻华丽地赋,然而济世安民的书籍,应该是学习了不少的。

想想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他的儿子能学习到这些东西,也不算稀奇了。

“我们先去葛陂看看,从这里到葛陂,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要的地方,周仓他们退出葛陂,如果被别的盗贼占了,那容易对咱们的生产造成问题。还有,公佑先生已经把通知都告诉所有劳作的人了吧?”

“告诉了,公佑先生派了四个人在城门那里,不断的宣讲。如果有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