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荆州(1 / 2)

建安六年前几个月过去之后,天下的局势,似乎是越来越明朗了。

并立的三雄之外,其他的势力,都纷纷的开始了自己的选择。

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依旧保持了沉默,在荆州,士族大部分是反对和刘备结盟的,哪怕刘备是名义上的节制徐荆扬三州的左将军,可是刘备这几年在扬州和徐州推行的政策,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四处有屯田兵,这就不用说了,退役下来的那些士卒组成的武装工作队,可谓是将教育和武力,都深入到了乡一级--在刘备治下,一个县,多的是三四十支武工队,少的也有二三十支,这些人分散下去,一个乡驻扎一支,就可以将官府的政策什么的,让所有人都知道。

这么一来,那些残余的士族,豪强,日子就很不好过了。

他们的田地,没法找到人来租种,那些流氓们现在都有官府发的田地,谁还没事去种他们的那种租子很重的田地?

更何况就算能找到人种地,收益也不高--徐州和扬州地面上,连年丰收,官仓里的粮米多得要溢出来,老百姓手里也都有足够吃好几年的粮食,为了避免霉变浪费,都开始拿粮食喂猪,平时没事都可以在集市上买点肉吃了。

粮食连年丰收,价格自然就上不去,虽然官府规定了粮食的价格,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免得谷贱伤农,可是种田,的确已经不是什么赚钱的事儿了。

要知道那些大地主赚钱,都是靠囤积粮食--粮食平时价格是固定的,只有荒年之类的时候,才是大地主和大粮食商人发财的时候,所谓囤积居奇,粮食价格高,老百姓吃不起,才能够趁机低价从自耕农手里收购田地,逐步的扩大自己的资产。

古代的财富就是这么逐渐集中的,财富就是土地,土地就是财富。

而现在,官府手里有粮食,就算是荒年,他们也可以平价大量地放出粮食,避免市面上粮价猛涨,这样一来,士族和豪强们想要兼并土地,别说很难兼并,就算兼并了,也没什么用。

土地攒不了财富的话,他们抢那么多干什么?

还好就是现在徐州和扬州商业发达,市面流通也快,那些大士族和豪强们,做做生意,开开酒楼饭庄,或者是通过运输将各地的特产送去其他地方,倒也比普通百姓有些赚头。

对于这种商业行为,刘备治下倒是不会限制,反而是大力的鼓励,刘备麾下重臣糜竺和糜芳本来就是商人出身,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刘备治下可谓是公私合营,很多战略级的物资是只能官商来做的,然而其他那些粮食布匹农具什么的,都是分出去给其他商人做了,而且不加限制,只收一笔不高的税,现在还在刘备治下的那些士族们,糜家、陈家、顾家、陆家、张家、朱家、乔家这些说得上字号的家族,都逐渐的开始进入商业方面了,收入颇丰,不比占据大片田地的收获差。

所以实际上,士族们最不满的,还不是因为没法占田赚钱--毕竟粮食产量高,大家都活得下去的话,日子也不会那么乱,谁都想好好过日子,士族也不例外。

可是刘备父子现在选官的做法却让其他地方的士族有些无法忍受--征辟察举这些他们也都在做,可是地方上的察举、士子的自荐都是并行的,不管是地方官察举上来的,还是各地士子自荐上来的,都会进入各地的招贤馆,经过考核之后,再会安排合适的位置,而且也不会一上来就得居高位,需要在基层锻炼一番才行--为此这两年内,刘备麾下的那些重臣文官们,都在基层轮流去执政了一两个月,有的管一县,有的管一郡……

同时招贤馆也并不是只考核文才,文才、武略与杂学,都是要考的,你可以选择某一项,也可以全部都选择,文才只考治政,不考文章诗词,武略则分为个人武力和军略,杂学就多了,不管是医学、工匠还是铁匠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就可能当官。

当然,一开始都是从基层做起,然后根据考核逐步提升官位。

进招贤馆的考核,只是初步的,将来你在各个位置上,也会有考核,岁末一考,在本县就可以考核了,三年一小考,就是在郡一级考核,六年一大考,就要直接去刘备的左将军府或者是将来的朝廷了。

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杜绝了庸才上进的道路,却从根本上,严重的伤害到了士族们在官场上的利益!

察举可是掌握在各地士族手中最大的权力,通过察举,他们可以将自己亲近的人不断的举荐上去,虽然有考核,可是这样的考核,大多数也是通过自己人考

核的,轻而易举就可以形成权力枢纽,连接起一个又一个大势力,袁家牛逼不就因为他们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吗?这些被袁家举荐上去的人,当了官之后当然要帮着袁家了。

虽然和之前的”世官制”比起来,察举制可谓是进步了不少,毕竟以前官职都是世袭的,从先秦以来便是如此,察举至少增加了流通,不像以前这么僵硬--从某种情况来说,后面的九品中正,就是重复了世官制的做法,上品无寒门,你出身决定你做什么官职,是一种落后制度的复辟罢了。

现在察举制和更先进的考核制度比起来,就显得又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