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琴为钗副(2 / 4)

了旧胎,就变凡花了。所以薛系和黛玉有仙凡之别。

董小宛认为月与日有仙凡之分,偏偏作者写钗为月,黛为日,有“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而黛是绛珠仙草。

袭为钗影,但是袭人在又副册,就是薛宝钗的又副影。

而黛玉的副影是香菱,在副册之首,所以菱为黛副;晴雯在又副册之首,是黛玉又副影。

那宝钗的副影是谁呢?就是薛宝琴。所以薛宝琴应该在副册列第二。

显然作者排太虚幻境正副册时,并不是按各个人物在书中戏份多少来排的,而是按她们的身份地位排的,比如巧姐,她没什么戏份,却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

大家要理解作者毕竟是旧时人,即使思想已经较前人先进,可是魂还是旧时人,从小受旧时礼教熏陶,难免带着旧时的等级观念,。

所以在在正册的人,都是正妻。副册像香菱,是妾。而又副册袭人和晴雯属于丫鬟,袭人即使将来做了姨娘,也是通房丫鬟的地位。

这意思就是琴为钗副,不要因为红梅白梅颜色不一样,就怀疑她们不同了。所以薛宝琴应该是要给宝玉做妾的。

看到这里,大概大家会有一个疑问,薛宝钗到底前世是什么。

薛宝钗花签是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所以薛宝钗前世就是倾国倾城的美人。

她的真身是大荒山白蛇,后下世历劫,几生几世都是宫廷里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

汉代是李夫人,所以蘅芜苑题词有“睡足荼蘼梦也香”

最有名的关于李夫人的诗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唐代是杨玉环,书中多次用杨妃比喻薛宝钗。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明代就是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大明江山落入清人之手。

“吴刘不争红颜女,十万清兵怎入关?”。

吴伟业曾写《圆圆曲》:“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今生薛宝钗和薛宝琴来到大观园,是为了大荒山的“帝王之棋”,即那块思凡的石头而来。

但是书里开篇之说借用汉唐传奇,作者显然对传奇很感兴趣,却没有提明代,是因为明是前朝,太敏感。

元春省亲时,忽然插了一句:“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这里为什么要忽然提一句丫鬟抱琴呢?因为元春是宫里的贵妃,其实是影射薛宝钗今生之影。

所以元春省亲时,宝玉对宝钗说:

【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元春的丫鬟抱琴,谐音宝琴,就是作者在提示琴为钗副。

宝琴就是历朝弃妃,汉为班婕妤,唐是梅妃,明是董小宛,董小宛就是妾室,冒辟疆原本是跟陈圆圆有约在先,后陈圆圆被劫走,才又去找的董小宛。

影梅斋忆语中,陈圆圆约冒辟疆时说【我居住的地方甚为僻静,又长斋,茗简炉香,在明月桂影之下,有事和你商议。”】

明月桂影,正是薛宝钗意象。

并不像有些人推测的,冒辟疆的原配苏元芳是影射薛宝钗,冒辟疆跟苏氏的关系很好,一直以妻儿为重,董小宛排在后面。

《影梅庵忆语》中写:有一次遇强盗,冒辟疆拉着老母妻子带全家逃难,董小宛跟后面跑不动,跌倒又爬起,冒辟疆还嫌她跑的慢。

回家后董小宛对冒辟疆说:“大难临头的时候,你首先考虑老母,其次考虑夫人、儿子、幼弟是应该的。我就是跟在后面颠簸行路没跟上,死在竹林里也没有什么遗憾。”

所以琴为钗副,红梅即白梅,不用怀疑。

第十一 :桃叶渡

桃叶渡就在秦淮河上,桃叶渡又名南浦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影梅庵忆语》里写过董小宛曾到桃叶寓馆找冒辟疆,并从桃叶渡发船追他。还曾和冒辟疆在桃叶水阁与朋友共饮。

桃叶渡的来源: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常于此渡口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当时内秦淮河水面宽广,桃叶渡处水深湍急,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

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为此王献之为她作了一首《桃叶歌》,歌曰:“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因风流名士常在秦淮河与爱妓分别,留下许多动人诗篇,所以桃叶渡成了怨别离的代名词。

比如宋代诗人写的《桃叶渡》: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