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小龙女的人格分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小龙女的人格分裂(3 / 3)

。倘有食言……”

说到此处,忽然身形一晃,夹手将杨过手中一剑抢过,随即说道:“有如此指!”左手竖掌,右手挥剑,将左手的小指与无名小指削了下来。】

若论起来,与杨过相比,尹志平才是那个对小龙女一见倾心的人,这段描述颇令人感动,也许金庸最初的设定,尹志平才是小龙女的官配,可惜最后阴差阳错,他最终死于小龙女之手。

杨过要杀赵志敬时,小龙女懂得不能杀师:

【“过儿,弒师不祥,你叫他立誓不说今日之事,就……就饶了他吧!”】

受伤动情以后,小龙女也懂得自己和杨过之间有师徒姑侄的名分要顾忌:

【小龙女奔了一阵,重又坐到床上,向杨过望了一眼,但见他面目俊雅,脸上满是关切之情,心中忽然一动:“反正我就要死了,他也要死了。咱们还分甚么师徒姑侄?若是他来抱我,我决不拒绝他,让他紧紧的抱着我。”】

下山前,小龙女也知道长留杨过在古墓,他心中必不悦,因此烦恼:

【小龙女愀然不乐,想必小龙女不愿下山,却无借口留住自己,是以烦恼,愁到晚饭都没吃……

小龙女喜道:“好极啦……”

她只说了三个字,立即止声,明知此事难以做到,纵然杨过勉强为自己留着,他心中也必不悦,当即幽幽的道:“明儿再说吧。”

晚饭也不吃,回到自己的小茅屋中睡了。】

可是下山后,到了英雄大会,小龙女忽然变得【天真无邪,世事一窍不通】了。

黄蓉问她是不是很喜欢杨过,她反问黄蓉别人为什么不许他们好,可是在古墓时她明明知道自己和杨过是姑侄师徒。

黄蓉【于是问道:“妹子,你心中很喜欢过儿,是不是?”

小龙女盈盈一笑,答道:“是啊,你们为什么不许他跟我好?”】

黄蓉说杨过久待古墓会闷,这本是常识,小龙女与杨过在古墓相处数年,不会不明白杨过的性格,她不想离开古墓,又舍不得杨过,所以下山前才会愁到吃不下饭,到这里她好像完全懵懂无知了。

【黄蓉呆了一呆,道:“你们一辈子住在古墓中,永远不出来了?”

小龙女很是开心,站起来在室中走来走去,道:“是啊,出来干么?外边的人都坏得很。”

黄蓉道:“过儿从小往外边东飘西荡,一生关在一个坟墓之中,难道不气闷么?”

小龙女笑道:“有我陪着他,怎么会气闷?”】

其实这都是金庸明显受到读者影响的痕迹,他修改了小龙女的人设,以迎合读者,虽然小龙女年纪大了,也把她的外貌往幼稚改,以匹配杨过。所谓不知者不怪,为了让小龙女摆脱师徒恋道德上的束缚,才把她改的天真幼稚,礼义廉耻一概不懂的样子,这才导致小龙女这个人前后不一,人格分裂。

我想这就是金庸的中庸之道,一方面他不想放弃自己预设,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照顾读者感受,按当时读者的喜好去行文,只好将自己的预设埋入暗线。后来老了,名利也有了,才又将部分暗线修改的明显了一些,也算是作为文人最后的倔强了吧。

这也是金书虽然文笔和文化底蕴都很好,却始终无法跨越通俗小说的范畴,登入大雅之堂的原因之一。

结果就是金庸才能名利双收,明报办的很成功,作品也成为在华人中受众最广的小说。如果像曹雪芹、梵高这样的一众艺术家那样,一味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品味,不肯妥协,不能为时人所接受,也只能潦倒一生,死后百年才得到大众认可。

所以我初读神雕,读到这里就弃文了,我当时就觉得小龙女在故意装纯,而杨过对小龙女忽如其来的感情转变也很生硬,令人很难有代入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