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沉沙> 二百三十、青松落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三十、青松落色(2 / 3)

琅琊王殿下的无疑便是陈太后,她行事狠辣直击要害,杀人绝不落人口实,只会令他们身败名裂,北宫氏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至于针对我的那一方……当初我所想到的,只有在荆州卷宗中留过把柄,并且与当地江湖匪帮勾结多年的士族。但去黄沙狱走过一遭后么……呵。”

“你发觉了更多线索?”

“有能力在黄沙狱中布下人手的朝臣本就不多,何况那些人手还是位居能够独自提审犯人的位置,再算上荆州出身这一条,答案便是昭然若揭。”

“……赵雍。”慕容临亦是凝眉颔首,复又冷笑道,“若是双方早早联合,由太后主导此事,必不会令琅琊王安享死后哀荣,而是与你们一同活着回京问罪、夺爵削地。至于日后如何杀了他——呵呵,一个戴罪收押的废王,还不是任人拿捏?赵雍没能把握好这个力度,闹到如今太后落得一身腥膻,只怕暗地里也容不得他了。”

“陈太后想要在日后借刀杀人,自然乐得纵容私刑,撺掇我与赵雍结怨。”苏敬则轻叹一声,“但若非她授意,我也不会活着离开黄沙狱——真不知是不是该感谢她。”

“无论如何,琅琊王殿下已追封了‘琅琊景惠王’,皇陵厚葬,青史留名……”慕容临摇了摇头,似悲悯又似无奈地感慨道,“反正,明面上也还有你背下这些恶名,不是么?”

苏敬则听得此言,反倒是讥诮似的笑了一声,言辞之间隐含锋芒:“呵,学生一介鸿胪寺卿,清水衙门的从三品卿而已,在秣陵无党无朋、根基浅薄,这等小人物兴得起多少风浪、挡得住多少唇枪舌剑?若要说推我出来担恶名,庶民百姓看不清也便罢了,满朝文武难道也看不明白?”

慕容临眉梢一挑,有隐秘的笑意一闪而过:“我原以为你的怨怼,有不少源自于此。”

“若说全然没有,那自然也并无可能。但……”苏敬则直视着慕容临的双眼,眸光中亦含着优雅而锋利的笑意,“装聋作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朝堂上的那些高门公卿显然已是登堂入室,至于真正闭目塞聪的乌合之众……呵,不过是人微言轻之辈一逞口舌之快,随他们去了,何必因他们而心生愤懑?”

“是啊,史书也不过如此,若不能亲临现场,时间久了,便是死无对证。”

慕容临微微咬重了“死无对证”四字,苏敬则亦是明白他的眼下之意——死无对证,这意味着自己若不能做出反击,便会永远作为一个奸佞小人遗臭万年。琅琊王的死,襄阳将士们的死,也会随之化为飞烟,而真凶从此逍遥法外,踏着这些人的累累白骨,在未来某日道貌岸然地登上权力的巅峰。

思及此处,苏敬则的眸光不由得已是沉沉如渊,而在那深渊的尽处,又似随时便会迸溅出耀目的星火。

慕容临端详着他的神色,极轻微地勾了勾唇角,徐徐开口:“你需要一个契机。”

“学生也明白,若是拖得久了,难保陈太后会不会失去耐心。”苏敬则倏忽回神,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径自低声道,“我如今是奸臣,那便用奸臣的方式,剑走偏锋、兵行险着,或有一线生机。日后不论翻案或是升迁,权力在手,声名这种东西,或许自然便回来了——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

“有想法么?”

“顾太宰。”苏敬则笑了一声,“他身为清流老臣,见惯了大风大浪,本不必为此等有损‘士林清誉’的案子出面说情——除非吴郡顾氏的兴衰牵涉其中。”

“聪明。”慕容临颇为赞许地一颔首,说道,“琅琊王幼时的师长便是吴郡顾氏之人,待到他成年后就藩,亦有不少顾氏族人隐于其后出谋划策,替他这个成日风花雪月的贵公子打出了‘贤王’的名号。江南四姓在朝局中押错的筹码太多了,只说顾氏一门,从前是惠帝的顾昭仪,后来是闹出人命案子的顾淮之,现在又是琅琊王。”

“……原是如此。”苏敬则略有些讶异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笑道,“顾太宰这样的‘清流’,能够做到求情这一步恐怕已是极限,余下的事情,唯有令‘浊流’代劳。”

“你所谓‘余下的事情’,所指为何?”慕容临问出这一句话时分明是气定神闲,显然早已想到了其中根由。

“豫州牧陈却代行江州军政的那件事,或许……还可以与前些日子慕容先生那个被否决的、重开太学擢拔英才的提议联系起来。”苏敬则顿了顿,眸光明锐地看向慕容临,“慕容先生,学生很好奇,有多少朝臣,是两件事都坚决反对的?”

慕容临笑意俨然:“几乎是同一批人,他们反对重开太学,是因我提议的擢拔方式令高门子弟失去了不少优势。”

“如此……学生有办法了。”苏敬则垂眸长揖,“多谢慕容先生提点。”

“谈不上提点,我也只是说了说我所知晓的事情罢了。”慕容临见得此景,便也施施然一笑,语调间尽是旁观者似的慵懒,“更何况这世上真正的聪明人太少,你若是轻易地成了弃子,未免太过可惜,我也无法向‘清明’交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