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之处,三国是纯粹的内战,而我们现在各大军阀背后几乎都有外国或明或暗的支持。”
“说句不正确的话,中山先生创立同盟会的背后是东洋人在支持。蒋校长背后是德国人支持,连g党背后都有苏联的影子。这是一国多方的博弈。”对于陈鹞透彻的理解,清澄认同。
可陈鹞不喜欢背后的那些势力,他们只想分.裂我们的国土。攘外必先安内是自古以来立国的一个信条,北伐的目的也是这个。
如果内部不能安定,非但不能抵御外侮,甚至是诱致外侮之媒介。中国就不能是中国人的中国。
对于陈鹞慷慨陈词清澄没有明着反驳,只是在内心非议到:现在蒋校长当家的国府攘外时三心二意,而安内时赶尽杀绝。放着国内民生不管,借着安内的名头实行削藩,可惜了陈鹞这种有理想的青年。
“既然格局松散,我们是不是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外敌呢,我做的事情想必你也听说了。”在得到陈鹞明确的肯定后,清澄继续说道,“我想通过这事唤醒国人的自尊,让大家团结起来,至少不能让外人随意欺辱,虽然结果不好,但我会继续斗争。”
“其实你这次的做法,我个人很支持,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陈鹞挥了挥手说到,“但阿霄也有他生气的原因,作为男人他只想尽力护你一世周全。你不明白他的苦心,他也只能生闷气,对你又无可奈何。”
“那他这么久不来看我。”清澄转向窗外失望说道。
“哈哈哈,阿霄第一次当人家男朋友,肯定有不周到的地方,请你再给他一个机会吧。”陈鹞开玩笑似的解释,“他最近都不在徐州城,昨晚刚回来呢,不是故意不来看你。”
咦,有故事。陈鹞刚说完,清澄就转过头来等着下文。
陈鹞乘胜追击道:“我们本打算出城了,可上级突然调我去前线,调令已下,阿霄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尽力补救。”
哈?陈鹞要离开,那高峻霄怎么办?他们不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剿匪二人组吗。清澄张着嘴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陈大哥,你开玩笑的吧。”
“军令如山,我怎么会拿这事开玩笑呢,明天一早就有专机来接我去洛阳。”陈鹞语气平静的诉说了一件最无奈的事实。
大约是看出清澄心底想问的,陈鹞慢慢说道,“由于我被临时抽调,我们原先的部署被全部打乱。你知道阿霄所面对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吗?”
“兵员不足,要借兵。”清澄的眼神不自觉的瞄到《三国》上脱口而出。三国里的故事常有借兵的桥段,但是借兵都是有代价的,尤其在这混乱的世道,兵权代表了一切。
对于清澄的通透,陈鹞打心底欣赏:“对,所幸驻守枣庄的团长是我们一位师兄,师兄嫉恶如仇,而且军纪良好,我们在济南又有些关系,最后谈下来他们愿意借兵。”
就算陈鹞说的多么轻松,清澄也知道借兵的过程肯定艰难,而且现在打仗可不是冷兵器那套,没.炮,没.枪,没子弹,难道带着人空手白刃去攻山吗?
最重要的是陈鹞怎么会突然被抽调,世人都知道蒋公小气,从来不舍得动用自己的嫡系。难道和她闹的这出戏有关系?那她罪过可大了。
清澄方把心中疑问问出口,陈鹞摇头同她解释,中原战事吃紧,本来上面打算调高峻霄去前线,但是他不想去,请了谭委员说情,加上熊司令去南京再闹一闹,反正调令没下就换人了。
至于中.央军里师长这么多,为什么选陈鹞?
主因乃是龙华司令部的夺权之战,高峻霄赢了,所以南京的施总参谋长很不高兴,把陈鹞调走即给高峻霄使了绊子,还能打击熊司令,又能恶心陈鹞,一石三鸟。
清澄好奇调走怎么会恶心陈鹞?
陈鹞解释自己以前也得罪了施姓小人,在军里升职除了要有军功还要有资历,按他的军功蒋校长想升他做师长还是够格的,但施总参谋长说他资历不够,太年轻,非要他从副师做起。
他那时一生气直接回绝了做副师长的提议,估计说话也不怎么中听,从此两人结了梁子。
国府庞杂的派系斗争,简直空前绝后!
清澄知道高峻霄留下来面对的困难更大,武器装备都得重新申请。而且鉴于中原大战打的如火如荼,步.枪那种轻武器还能拿到些,火.炮这种重武器肯定是优先供给前线。
对此陈鹞无奈的感慨,剿匪队要是有重.武器的话,什么凤山芒山,全给他炸平喽!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军.工业弱,生产跟不上需求,汉阳造都成了香饽饽。 ” 清澄忍不住插嘴,“重武器基本靠买,倒是喂肥了那帮大买办 ”
陈鹞一拍大腿不能再认同了,所以阿霄简直是进退两难,徐州的城防司令不作为,背后还有小人虎视眈眈,就等着他出岔子。另外剿匪队里也不太平,之前收编的几个土匪叛逃了。
“啊?叛逃,这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