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起到抛砖引玉、以正视听的作用。
记者:温医生,你是我国感染学界的泰斗,也是闻名遐迩的福尔摩斯,桃李满天下。许多弟子已经成为栋梁,在感染病学界,比如病原学、艾滋病、出血热、真菌感染、发热待查等方面各自独当一面。得意门生不少,你和学生良好的融洽关系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医生:吴记者,别人云亦云夸我是感染界的福尔摩斯。
他洪亮的笑声从电话那一头传来,自谦说:这个是笑话,为什么呢?我每次去看病都带着电筒或棉签,然后给病人查体都要打着电筒照他的口腔,翻开他的眼皮,观察他的皮肤状态等等,因此,不少人就开玩笑地说我像福尔摩斯探案。
温炎夏医生语重心长,聊起感染科治病之道。他说,现在医生都很少挂听诊器了,发现一丁点小小的体征,就觉得一定是什么病,譬如有的医生,一看患者高烧,上下眼皮有瘀点,就断定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另外,诊断设备只是辅助手段,对疾病的认知需要医生的逻辑思维。感染病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科,要求医生应该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比如消化、泌尿、血液等学科。“更重要的是,要在临床中讲究唯实,不盲从专家的分析,不局限于书本、共识指南。高科技时代,医生的基本功不能偏废”。扎实的问诊、广博的知识、严谨的临床思维逻辑,永远是医生最好的“武器”。临床医生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青年医生要做个既拿书,又拿听诊器的医生。
“吴记者,我和学生不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实不相瞒,我和学生们亦师亦友,这种传统来自于我的老师戴英杰。”
迄今,温炎夏医生清楚地回忆起一件久远的往事。有一年戴老师从北方的一座海滨小城出差回来,带回一箱苹果特产品。那时候,那种苹果忒珍贵、难买。戴老师把科室里的人都叫去家里,每个人发一个苹果,大家都很高兴。“我当时年资最低,戴老师说你是新来的,不急,慢慢来”。
承继和谐的师生关系,温医生的学生们从来不怕他。师生之间无代沟,常开玩笑。在章汶鸿等学生的眼里,他们的温老师在生活中很随和,而工作上十分严谨,在学术文章上不许写错一个字。
在专访之前,吴铭记者通过章汶鸿医生采访到他的部分同门师兄弟姐妹。每一名学生,都诚恳地评说心爱的温炎夏老师,意思基本一致,“老师对我们特别关心。”弟子们几乎都提及温老师关爱学生的一件事,津津乐道。一位学生为了取标本淋了大雨,得了严重的肺炎,温老师特别内疚。他知道这名生病的学生喜欢吃蹄髈,特意烧了一锅红烧蹄髈送去,犒劳犒劳。
温炎夏医生的的确确爱才,爱学生爱得很深!这种爱不是那种挂在嘴上的泛泛之爱,而是镂骨铭心呵护英才的关爱。假使学生犯了小错误,他不会一棍子打死,而是竭力维护、帮助学生度关。
一个博士研究生改卷,不小心把分数加错了,校方责令其中止攻读博士学位。温炎夏老师急了:“这是个可造之才。他前一晚在沙发上只睡了两个小时,太辛苦啦,算错分数不稀奇。”这位学生,即是华国感染学界当前冉冉升起的翘楚章汶鸿医生。
记者:温医生,你培养学生有什么心得?学生是不是好苗子,你怎样判断?
医生:学生从哪个学校毕业,不是最重要。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需要后发力。我看中苗子,考察天分+勤恳+敬业。
记者:温医生,听说你发掘高足章汶鸿是偶然的机会?
医生:几乎一擦肩而过的事。
1997年,章汶鸿还在深洋市医科大学攻读另一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有一次,他来我们科实验室见朋友,我偶遇他。初次交谈,我感到这个这伙子很聪明,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反应快,而且英语好,就劝他转到传染科攻读博士。自此,我和他结下了师生缘。
经安排,章汶鸿进入东华医院传染科攻读博士生,列入了我的门墙,做了我的门下弟子。
传染科医生的收入比起外科同仁低,在深洋市生活不容易。几年前,30岁出头的章汶鸿迫于生计萌生了改行之意,向温老师辞职。温老师能够理解年轻医生的现实困难,没有批评弟子章汶鸿,“我明白,章汶鸿倘若心动了念头,我用绳子也捆不住。不过,我希望他能够再坚持一下,不要轻易放弃。我相信,以他的能力,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好学者。”
(插:专访完温炎夏医生后,吴铭记者将这件轶事告诉章汶鸿医生,问他有何感想?“那时候,我觉得温老师讲得挺对。很多事情你只要熬过最艰苦的时候,以后总会慢慢好起来的。”于
经过我开导,章汶鸿终究坚持了下来,到现在逐步成熟起来。
每每听到有人高度评价自己的教书育人精神,温炎夏医生总是谦逊回答:“我很幸运,带的学生都很优秀,很聪明、刻苦。弟子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仔细一想,还是要归功于我的老师戴英杰教授等上一辈专家,这些优秀的学生都是奔着教材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