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变化。
夏淑芬六神无主地往家走去,她心里堵得慌。她不是难受周子钰要出国,而是想到如果孩子们也有这么好的机会,她该如何是好。孩子们越来越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而且都是大钱。唉,小钱她都抠着用,哪儿来大钱啊。十万?一万块钱她就得勒脖子省。直到陈锐抵到她跟前,她一惊才回过神。
“妈。”
“哎呦。”
“想什么了?撞电线杆了。”
“就你个电线杆杵在这儿。”
夏淑芬用手去挠儿子的肚子,陈锐嗖地就弹开去,哪里能碰到他。
“妈,想什么出神呢?”
“没有。走,回家。”
陈平今天早班,回家后小睡了一会儿,现在正在家准备晚上的饭菜。
“爸,我们回来了。”
“嗯。一会儿开饭。”
夏淑芬回家先洗手然后换衣服,她换好走进厨房里。陈锐在沙发上和同学发信息。
“晚上吃什么?”夏淑芬伸头看看陈平在切什么。
“炒个醋溜土豆丝、白菜粉丝丸子煲,够不够?两个菜?”
“够了,粉丝煲里面还能烫些肉片。”
“哦,我来切点肉。”
陈平切肉,夏淑芬洗米煮饭。
“哎,周子钰要出国了。”
“哦,是嘛。”
“嗯,出国交流半年。”
“那厉害。”
“是厉害,可家里要花十多万呢。”夏淑芬小声和丈夫说起这事。她本想背着孩子说的,但是忍不住了。
陈平一听直咂舌,“这么‘厉害’。”
“是啊,可是去国外学习一下多好,长见识。听说有留学以后工作都好找,工资也高。”
“是的,车队老李亲戚的儿子,海归。在上海一家大企业工作,说的都是年薪多少多少。”
“唉,可是得先出血然后才能回本啊。”
“唉,留学一年得多少钱?”
“听说得五十多万。”
“我滴妈。”
夏淑芬的心直往下沉。在天文数字般的钱面前,她如蝼蚁。两口子聊到钱的事就泄气,没底气。
“爸妈,别光听说听说,没那么神。”
陈锐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下手机站到厨房门口,他两只手把着门框上方,吊在那儿摇晃。
“我们学校有国际班,高中就有出国交流的机会。”
“哦,高中就出国了?”两个‘小白’眨巴着眼望着儿子。
“嗯,国际班高中毕业后出去读本科。”
“四年,那得两百万啊。”两个人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天文数字变成了宇宙数字了。
“差不多。”
寒门难出贵子啊!陈媛和陈锐生在他们家是完蛋了!两个‘小白’的心里是打翻了五味瓶。
陈锐看出了父母的心思,“爸妈,读本科出国的少,大部分人选择出国读硕博。”他看到父母不能理解,就进一步说明,“就是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硕士和博士。”
“读博士啊?”这个博士他们知道,通常都是特别伟大的人。
“读博士是有奖学金的,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学费都包含在奖学金里面。家里不用花钱,最多补贴一些就够了。读硕士自费的多。”
“噢,这样啊。”
“国家还有资助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有公派留学生,鼓励人才出国学习,提供各种奖学金,学成后归来报效祖国。”
“我们符合吗?”
“申请啊,留基委会审核,符合条件就行了。”
“难申请吗?我们不认识人啊。”
“哎哟,不都是普通人才申请嘛,谁认识谁呀。”
噢,两口子心情好了不少。
“陈锐,看不出来呀啊,你怎么知道?”陈平看儿子的眼神有些崇拜。
“军训的时候,同学们是随机分配在一个宿舍,我上铺的同学是国际班的。军训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比较放松了,就不睡觉一起吹牛。没想到,吹牛的知识也能派上用场。”
“是是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吃饭。”陈平嗓门都大了一些,刚才郁闷的差点不想吃了。
“爸妈,学习才是唯一的途径,不管在哪儿都要好好学习。人这一生不能放弃的事情有两样,就是读书和运动。就算是去了美国学校,又不是保险箱,一样得好好学习。况且国内的教育一点不差,学好了一样好。再说还有各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等,都是学习的途径。你们别瞎想,听风就是雨啊。”陈锐吊在门框上做引体向上,以老夫子的语气谆谆告诫爸妈。
“小屁孩,就你懂。”夏淑芬的说话声音总算是恢复到了正常。
“姐姐天天思想教育我。咦?难道没教育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