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大姑姥姥在家住下了。她出嫁几十年,一直忙碌操持家中事情,现在儿媳妇能顶事了,太婆年纪也大了,大姑姥姥就寻摸着在娘家住几日,陪陪母亲。用她的话说:见一面少一面了。
这天中午太阳十分灿烂,大姑姥姥烧了水给太婆洗完澡,然后在院子里帮太婆剪脚指甲。太婆的脚指甲很厚,大姑姥姥用热水泡了很久,然后挥舞着大剪刀开始一点点剪。
杨奶奶在房间炕上给小儿子家即将出生的小宝宝缝包被,是他们这里习俗中要送的一种百家被。百家被需要从交好的人家要来各种小布头,然后剪成规则的形状,再拼接缝制在一起做被面。各家都会缝制百家被,可美观程度就完全由缝制人的审美决定了。杨奶奶手里的被面已经缝制得差不多了,各色花色的布头被剪成规则的大、小三角形或梯形,用细密的针脚拼接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再拼接。杨奶奶拼色时将同色系的布头拼接在一起,颜色过渡也很自然,手艺与审美都是极好的。
杨梅梅午休起来了,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里播出的《济公》,一边吃奶奶中午给她特意做的锅巴。家里吃的玉米糁是柴火灶做的,奶奶做的饭稠,平日里火要小一点,不停地搅拌刮锅底防止粘锅,要做锅巴的时候搅动会少一些,等舀饭时锅底就会粘上薄薄一层,等舀完饭也不刮掉那一层,锅下留一点火不熄灭,烤一烤就能得到干干脆脆的锅巴了。
中午吃过饭,杨梅梅那时刚吃饱,杨奶奶就没给她吃,怕积食。等杨梅梅午睡起来,杨奶奶估摸着她应该饿了,就拿了锅巴给她吃。烤锅巴也是技术活,火大一点就会烧焦,不仅黑黑的颜色不好看,吃起来也是苦的,火不够大又烤不干。
杨爷爷今天也在,跟杨梅梅一起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他在家的时候就免不了要泡一壶茶来喝。杨爷爷喝的也不是什么好茶叶,就便宜的茉莉花茶,茶叶里加了零星的茉莉花,泡出的茶水带着一股子花香气。
杨梅梅吃锅巴容易嘴巴干,喊口渴的时候,爷爷就给她倒一杯茶水喝。杨梅梅喝一口茶水,吃一口锅巴,再看着电视,觉得日子美美的。
“梅梅!梅梅!”好姐妹蒋文文从大门口就开始喊,一路喊着就进了屋。她一只手举着一只纸风车,进来给杨梅梅献宝:“给你一个风车,我爸给我做的。”
纸风车是硬纸做的,像是什么东西的包装盒上剪下来的。正方形的纸张上对角线划线,然后沿着四个角剪开一多半,然后间隔着将其中四个尖折进去用钉子固定就可以了。蒋文文手里的风车是将钉子用细铁丝固定在扫帚棍上,扫帚棍是掰断的,有些毛刺。杨爷爷看见了,就找了菜刀给从顶头一点的位置锯断,又在开间的水泥地上给磨光滑。
小姐俩正蹲在一起看爷爷磨棍子,豆豆来了,她还带了一把粘牙糖。粘牙糖有时候也叫牙签糖,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一个个整齐排列在袋子里,因为看起来很像夏天挂的竹门帘,有时候老人不知道这糖叫什么,也说门帘糖。其实就是加了色素的麦芽糖,卖得比较便宜,一毛钱可以买十根,五分钱的也卖,小卖部那边按根卖。
村里的孩子并不能常常吃到零食,杨梅梅用手捏着粘乎乎的糖,一边唆一边问:“你今天怎么买粘牙糖了?”
豆豆也唆着一根:“我妈给我买的。她今天去卖鸡蛋了,卖了鸡蛋就有钱买好吃的了。”
杨奶奶一边缝被子,一边看电视,还不耽搁她关注一下孙女在干啥。她听到豆豆的话,哎哟一声,一拍大腿:“忘记去村里说说了,鸡蛋给我留着,你三妈坐月子要吃呢。”说着她就把针往被子边一别,风风火火地就要出门。杨奶奶坐在炕沿穿鞋,还不忘叮嘱杨梅梅:“梅梅不要上炕,炕上有针,会扎着你。”
杨梅梅乖乖答应。她可被奶奶说了好多次了,要是针扎上了就会跑进肉里面去,然后在身体里面乱跑,到时候身体里就被戳的到处都是破洞,人就死掉了。
杨爷爷看着电视,几个小孩子就围着茶几坐着,吃完糖,就开始喝茶水吃锅巴,还要叽叽咕咕说些小孩子的话,倒是很有小茶话会的感觉。
豆豆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另一个经常玩的小伙伴:“龙龙去他姥姥家了,他姥姥家有大河。”
村里龙年出生的小孩有四个,三个都是女孩子,只有龙龙是男孩。太小的孩子被家长圈在家里活动,比他大的孩子不愿意跟小孩子玩,所以龙龙就经常跟同岁的三个小女生一起玩。
蒋文文萌哒哒地问:“姥姥是谁?”
豆豆:“就是姥姥啊。”
杨爷爷特别爱为人解惑,眼见小女孩们谈话陷入僵局,就解释道:“姥姥就是外婆,外婆就是妈妈的妈妈。”
蒋文文:“那怎么不叫外婆?”
杨爷爷:“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外婆,是一样的。”
等电视片尾曲都开始唱了,说“一会儿就回来”的杨奶奶也没有回来,不知道又在谁家唠上了。杨爷爷想着孩子今天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