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为惊羽感到开心,毕竟这代表了她终于赢得了同皇帝的约定,从此之后就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他们俩见面的时间也就越发的多了起来。
皇后看他兴奋的坐都坐不住的样子,忍俊不禁,也不拘着他了:“你去吧,若是惊羽醒了你就陪她玩,若是她还在睡你就回来陪你皇兄吃点东西。”
惊羽是一日水米未进,惊魄在御书房待了大半天也只是用了点点心茶水,皇后早就让人提前备好了饭菜,他们谈话期间训练有素的宫人已经在隔壁的偏厅摆饭了。
惊风可没有跟母后和皇兄客气,点了头说了声“那我等会儿再回来”就一溜烟的跑了出去,估计要去仔细的同惊羽好好聊聊今日的事情了。
等到惊风走了,惊魄和皇后才有机会来好好讨论一下接下来的行事计划。
惊魄同皇后说:“惊羽有奇才,但是心性未定。”
“今日大学士也曾隐晦的提醒了父皇,不过他似乎也是考虑到了惊羽年纪还小,加上目前来看惊羽的心思仍多是在为国为民之上,所以便没有多说什么了。”
“不过母后若是有机会,还是要好好教导惊羽,莫让她走了歪路。”
这话在惊风面前是不能说的。
惊魄早就知道惊风和惊羽之间从来都是没有任何秘密的,不说他和母后这般聊天了,就是父皇明确告诉惊风让他不要同惊羽说的事情他也能转头就说给惊羽听。
惊魄也没有危言耸听,这真的是大学士直接了当提出来的问题。
因为惊羽有些想法过于天马行空,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不加限制,以惊羽的才华地位和能力,稍微出错便会带来大问题。
自惊羽启蒙以来,类似的话皇后不知道听过多少了,从麒麟殿的周太傅到秦修,哪怕是她身边极为衷心的汉女,都或直白或委婉的向她提过惊羽的与众不同来。
皇后点点头:“目前来看她的心还是好的,这孩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母后会看顾着她的。”
惊魄知道母后对于惊羽的看重,最不想让她走上不归路的也绝对是母后。
所以也放了点心:“您也莫要过于担心,惊羽如今看着还好,性子固执些也无妨,她本就是大秦最尊贵的公主,骄矜一些本是正常。”
哪怕惊羽是个大字都不识一个的粗人,她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大秦上下,也没有几个人敢去欺辱了她去。
“不过父皇此番做法,是定要将惊羽给推到人前了。日后惊羽可以随意出宫,母后务必要提醒她,在宫外千万要言行有度,注意安全,莫要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皇后可以理解皇帝的心思,惊羽如此大才,莫说是帝王,便是连她都想拿出去炫耀炫耀。
加上惊羽的女儿身份,就算帝王将自己的宠爱明晃晃的显示于众人面前,也没人会起些什么特殊心思。
毕竟太子惊魄和惊羽乃一母同胞,而同惊羽更为亲密的惊风也同太子一母同胞,而且的确同惊魄的年纪差距过大,若是改弦易辙,未免太过冒险。
所以惊魄并不担心惊羽显于人前对他有什么威胁,相反的,惊羽声名愈显,对他的优势愈大。
作为太子,惊魄在朝中需要维持低调,哪怕在民间的声望也不能过显。
帝王春秋鼎盛,并不需要一个过分优秀的太子。
但是惊羽就不一样了,她的声名哪怕甚嚣尘上,也不可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帝王也不会疑心她一个女子,这也是为何皇帝绝对会放心的任由今日之事传扬的原因。
而惊羽是惊魄的胞妹,她有才名,对他的名声其实也是有推动的作用的。
这些事情惊魄不用明说,皇后自然明白,昭和宫的母子四人是利益共同体,惊魄立的稳稳的,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所以惊魄并不担心惊羽显于人前,这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弊,他只是担心惊羽显于人前之后可能会被当成靶子,被有心之人盯上。
皇后自然也明白惊魄的顾虑,她比惊魄还不想看到惊羽出事:“放心吧,母后会嘱咐惊羽的。”
“陵云这两年看着也成熟了许多,有他时刻跟在惊羽身边,我们能放下一半的心。”
“我会再给惊羽挑一些人随身伺候,你皇叔也说惊羽武功不错,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有空也跟惊羽说说,莫要让她一随意出宫就得意忘形。”
说到这里,皇后又想到惊风:“皇帝这么看重惊羽,你说惊风这孩子不会难过吧。”
惊魄心想,莫说惊风,便是他,长了他们整整九岁的人,在看到惊羽在宣政殿内侃侃而谈的时候,为惊羽感到十分骄傲的同时都在内心深处生出了些许自卑。
但是他到底心智更成熟一些,几乎是立刻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妄自菲薄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他也是妥妥的天之骄子。
“刚才看惊风的样子似乎是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