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49章 山海关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山海关内(1 / 2)

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古渝关时,发现古渝关并不能控扼之要。

所以于古渝关东六十里又重新移建了一个关隘,因这个关隘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它距离京城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

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最重要的关隘,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

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是“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有着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为了重视山海关的防御修建,它从朱元璋的洪武时期便开始修建,经过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四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已然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说是关隘,但其实它是一座小城,周长约4千米。

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以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等威武雄壮的建筑。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曾经就有一段时间镇守过山海关。

崇祯晚期,李自成与吴三桂也在这里激战过。

不过那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镇守在这的是辽东巡抚王化贞以及经略熊廷弼两人。

此时,两人正站在围墙上,看着外面的驱赶大明百姓前来叩关的三四万的后金军,脸色难看至极。

倒不是因为鞑子势大,山海关城高壁坚,“天下第一关”的名号不是虚的,别说外面的鞑子只有三四万人,就算翻个几倍,也不足为惧。

两人脸色难看的是,他们刚刚知晓消息。

就这几天的时间内,鞑子已经将他们之前设在山海关外,进行屯田守卫的四十多个屯堡连同周边的墩所,一起给拔出,无一幸免。

将十万余众全部驱赶到辽河以东,集中杀戮!

到处是无头的尸体,鲜血形成了红色的冰幕,惨无人寰,一副地狱般的景象。

固然,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熊廷弼那个放弃辽东的建议导致的。

更多的则是,王化贞失陷了广宁城,让六万建奴随心而欲的南下!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化贞和熊廷弼两人现在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都在面临朝廷震怒和贬责!

而相比于王化贞,熊廷弼的处境更危险。

王化贞好歹还是阉党,上头有魏忠贤这位“宫中大人”护着,最多是罢官。

而熊廷弼却是东林党,东林党在天启元年虽如日中天,但经过这一年,内部开始松裂,隐隐不稳,“朝中大人”先后下台,内阁中只有叶向高还在内阁当中。

这次是他提议放弃辽东,撤入山海关的。

可以预见,一旦这事情上报朝廷,必然会被阉党抓住把柄,对他使劲攻讦,不仅官保不住,说不定性命都会堪忧。

想到这里,熊廷弼心中便有悔意,为何当初那么快就放弃山海关外的那些屯堡,哪怕多守几日,也有理由啊。

可现如今,想不出其他办法,只求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上做做文章了。

“呼……”

熊廷弼深吸了一口气,揉了揉眉心,按下烦躁,问道:“王大人,你给朝廷的奏折写好了没?”

王化贞哪里不知道熊廷弼的意思,沉默了片刻后,点头道:“写好了,打算等会就呈上去,熊大人你是否要看下?”

说着,王化贞从袖口里掏出一个黄色本子。

熊廷弼接过,往里面仔仔细细扫看起来,而越看,脸色越是难看。

“王大人,这是否言过其实了?真要这么上呈的话,你我都要遭受不小的诘难啊!”

熊廷弼将奏章一盖,脸色黑的如漆。

王化贞苦笑一声:“熊大人,你可知这次我们两人的罪过不轻啊,丢掉了整个辽东,还有十多万的百姓。

我这么写已经算是最轻的了,你可别忘了,这军中可是有东厂锦衣卫的耳目,我若是在这奏章上弄虚作假,到时候朝廷追究起来,我们两人的罪过就不仅仅丢掉一个辽东那么简单了。”

熊廷弼紧锁眉头,知道王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