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并没气馁,真就是仙泉,也不能刚播种完,几分钟时间里就出苗、成长、结穗、成熟,这就太逆天了,
真要如此,他还不敢吃呢。
也不等了,先睡一觉再说,等明儿再来看看,便出了空间。
第二天清晨六点来钟,趁着家里人还再休息,又进了空间,这回地里头有动静了,原本那光秃秃的泥土地上,种子已经出芽,嫩绿嫩绿的,看着讨人欣喜,
李奎勇看着碧绿的嫩芽,心里同样激动无比,正常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收割,春小麦需要四个月左右,冬小麦则更长,需要八个月。
这才一个晚上,种子就出土发芽,说明仙泉对植物确实有催生的作用,按这趋势,怕是都不用一个月就可以收割了。
这动荡的年代,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钱、票都没他这空间香,食物在手,万事不愁。
生活有了盼头,干活也有劲,接下来一个多礼拜,他带着弟弟蹬三轮去外头接客拉货,期间又去黑市买了些谷子,在空间里种上一亩的小麦,
而且小麦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他所预期的,几乎是一天一个样,一个礼拜多点,满打满算不超过十天,
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李奎勇看着面前一垅一垅的麦子,齐得像堵墙,密不透风,麦穗结实饱满,一个挨一个,压得麦秆子都低垂下去,色泽金黄耀眼,
看着喜人!
一亩小麦,按后世的种植技术,大肥大料,亩产能有个八九百斤,好的上千斤也有可能,
五六十年代,那就不成了,亩产有个三四百斤顶好了,差的过百斤都达不到,
眼前这一亩小麦,亩产能有多少,他不好说,但过千斤肯定有的,
也不废话,先前镰刀早就准备好了,袖子一撸就开割,这十多天天天就是稀饭、咸菜、杂粮做的面饼子,没见一点荤腥,闻到咸菜那味都要犯干呕,感觉自个喉咙都被糙的面饼子给撑大一圈,刚开始几天是真的不习惯,
要不是有仙泉撑着,身体怕是早就垮了。
得赶紧挣钱改善些伙食,
“咔嚓,咔嚓……”
弯腰给割着麦子,一亩麦田,手脚麻利点的,可能一天就给割完了,它这一亩地前后共花了三昼夜,那麦秆粗的,他一把手都抓不过来,他这一米八的大个,手掌可不小了,可以想象这一茬麦秆有多粗,
割完麦子,再用石磙脱粒,这玩意他还是跑去永定门外的方庄,郊区农村给淘来的,眼下的京城并不大,按后世说法,以二环为界点,
东城出了二环就是田地、乱坟岗子,坐公交得3字开头的,郊区车,南城也一样,过了永定门再往南,就出城了,什么方庄,大红门,都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
就这么的,跟农忙一样,在空间里辛苦了一个礼拜,晚上干活,白天休息,昼伏夜出,三轮也没去蹬了,实在搞不动,
脱粒装袋,最后一秤,足足两千斤,小麦的出粉率也高,2000斤麦子,怎么着能出1600斤精粉,
眼下像他们的城市户口,一般居民25斤,工厂职工27斤,重体力劳动者45斤。
别看着一月也不算少了,但要知道,这里面还包括搭配玉米、高粱、红薯之类的粗粮,并且又没有油晕,缺乏蔬菜,这点粮食还真是不够吃。
像他家一家七口,按理说每月的供应粮不算少了,平均每人30斤算好了,一个月就是210斤,一年就是2500斤左右。
但现实却是三天两头挨饿,到月底更是断粮了,得问邻里去借,才能熬到下月发粮时。
现在他用十天时间,就收获了1600斤细粮,大半年的口粮赚出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挨饿了,也不用吃粗粮糙嗓子了,
这十多天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
——
第二天一早,李奎勇蹬着三轮来到位于方庄的一处村口,地儿就是出了永定门,往南再去个三四里地,这一片就是农村,大野地了,
眼下是冬季,放眼望去,一片枯黄萧条,落了些许的残雪,显得寂寥、落寞,跟眼下民众贫穷的生活,到时蛮应景的。
在村口等了会,“嘎吱,嘎吱!”前头有动静传来,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踩着积雪小跑着过来,语气兴奋,
“勇哥,你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就是先前在黑市碰到,卖他谷子的那小男孩,人在这边村子住,叫方九,至于为啥叫这名,并不是在家里排行老九,
而是这村叫什么九堡村,就叫方九了,简单粗暴。
他先前拿的石磙,就是问人拿的,前两天约好今儿在这见面,
方九来到板车边,道:
“勇哥,你今儿是买谷子还是要拿什么?”
“我不买谷子”,
李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