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府学(2 / 2)

别说进府学了。这时,他注意到了还有一个宋知远,刚想开口问,就被一个匆匆赶过来的小厮抢先道:“二爷,有凉州的信,给您的。”

宋知意见宋知远脸上好像出现了一瞬松了口气的神情,宋知远上回院试考得并不好,可能他对进府学也没什么自信。察觉到高忻乐还张着嘴想继续问,宋知意为堵住他的嘴,先道:“二哥,给你的信,不会是许时楷给你寄过来的吧。”

宋知远也正好奇,大哥的信下人向来是直接交给太太的,这信又会是谁寄来的呢?他将信封翻到正面查看,发现其上写着几个狗刨的字,几人认真辨认了一番,发现还真是许时楷送来的。

宋知意打趣道:“没想到许公子去凉州还想着二哥,看来你们两上回打了一架后关系还变好了。”

“我跟这家伙关系才不好,”宋知远大声反驳完又嘟囔道:“一声不吭就走了。”

宋知意笑笑,道:“二哥快拆开看看许公子写了什么给你吧。”

宋知远拆开了信封,取出了里面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写着些歪七扭八的字。他对着光,脑袋凑近信纸仔细阅读,半晌才抬起头来,将信纸收了回去,神色有些复杂。

宋知意见他这幅样子,好奇道:“二哥,许公子可是在说他在凉州的近况?”

宋知远摇摇头,道:“不止这些,他还跟我详细说了他是怎么出走的。他说他每日来上学时都会带一点出行的行李来宋府,藏到花园里的假山中。他走的那天去拿行李时还不甚把我们家的假山给踩碎了一些。说以后从凉州带几块石头回来赔给我。”

他说完,其他人都忍不住笑起来,刚刚离别的愁绪被冲淡了许多。而宋知意也终于知道那日园子里的石头为何会碎了,跟他之前猜测的大差不差。

……

年节很快就过完了,今年宋家没有遇到什么糟心事,过得还算平稳,宋知意每日也醉心与学习,每每学累了便会拿出几年前买的那本《临文漫谈》出来读读。山居先生很久没有出新书,这本《临文漫谈》都被翻得有些卷边了。好在山居先生在此书的最后列出了一个推荐书单,宋知意在为府学入学考试做准备的闲暇之余便会寻找书单上的书目来阅读。

府学,县学都是官学,学宫前有泮水,是故学校为泮宫,进入官学学习也被称为入泮。而宋知意要入的泮是位于城东的顺天府学。

位于京城城东的顺天府学生员额数是六十人,每年四月中旬时举行考核,从顺天府内秀才中选取生员进入府学学习。今年四月初,顺天府学便贴出了告示,今年招录生员二十人,而报名的人却远超其招生之数,有数百人之多。毕竟大周治国向来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作为位于大周都城,众地方官学之首的顺天府学自然是有不容小觑的教育资源。不仅学习环境好,府学内的儒学教授、训导皆是官身,能受他们教导,对于那些出身寒门又想走官场之路的学子们来说大有助益。

因为对手都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宋知意虽有把握能入学,但也不敢轻视了这次考试,学习上也没有懈怠。

四月十六这日,顺天府学举行了考试。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做八股文一篇,帖诗题一首。

第一题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出自《论语》,意思是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这句话的意思有些抽象,所指范围也很广。若泛泛而谈,又笔力不足,会显得文章很空泛。宋知意决定找一个小切入点,思量再三,他在稿纸上提笔写下“化民须道,弘道须贤。尚贤者,政之本也[2]。”整篇文章围绕人才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写完八股文后便是第二道帖诗题,题目是“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3]”,出自诗经,象征这明君任用贤臣,政治清明。

千金骨

世间岂无千里驹,匿于山野迹难寻。

愿得再闻南风歌,不惜千金买骨来。

整首诗是关于人才与治国的关系。《史记》曾记载“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3]”,相传,在南风歌被唱出后,海清河晏,天下太平。而千金骨是关于以千金买到千里马的尸骨,吸引到了更多千里马的故事。

这些典故宋知意本是不知道的,多亏了山居先生在《临文漫谈》后的推荐书,宋知意读了以后愈发觉得思路开阔,于写文写诗上也精益不少。

在稿纸上写好答案后,宋知意把答案誊抄在试卷上,不到两个时辰便缴了卷。

翌日,府学考试放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