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围城(2 / 2)

暮慎长公主走过去抱起了它,抚摸着它柔软的皮毛,笑着说了句:“参见皇上。”

她知道昨日凌晨皇上就带人从宫中的暗道潜逃了,皇上知道根本凑不出这笔钱,早几个月他逃来逃去时就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为了逃跑得更顺利,他连皇后和太子都没有带走。

那条暗道,也只有他知道。

到头来,这皇位上最后坐着的,是一只猫。

一个皇室的罪竟要一只野猫来背负……

暮慎长公主坐到铺了很多层软垫依然硌屁股的龙椅上,从这里往前,正对宫门,出去便是长安街,然后到了永安街,再走过平乐街就是正光门。

等到天亮,正光门就会打开。

太子已经安排了人“送死”。

暮慎长公主半躺着,都城尚且凑不齐高额的赎金,另外几个城又如何凑得?

於军不过借着由头钝刀子磨肉,消解民众意气罢了。

荛国总归是要被於国收入囊中的。

她还是有些不甘心啊。

如果她早生十年……再坐在这里,是不是还能延长一点荛国的气数?

而不是只能去凑那可笑的赎金,将国家交到另一个国家的军队手里等待宣判。

“唉……”暮慎长公主长叹一口气。

早生十年又如何,荛国的轨迹早在百年前便能预见,纵使她能未卜先知,也无法挽回气数将尽的荛国。

这个夜晚格外的漫长。

暮慎长公主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将橘猫头上的冠解下。

橘猫伸了伸懒腰,打了几声呼噜便一溜烟跑出了太承殿往东宫去了。

她也起身去偏殿换了身常服,父皇的衣服竟然还算合身。

巡护司的副官也找到了这里来,喊她去用早饭。似乎对她穿皇上的衣服见怪不怪,只是提醒她可以再加件薄斗篷,初春早上还是有些凉。

暮慎长公主应了声,吃了早饭后便前往正光门。

城里的百姓都闭门不出,她上了城墙进了用来观察敌情的暗室,看着第一个使官的人头落地,接着是第二颗人头,第三颗……

她和太子打听过围城的於军将领有砍头的癖好,也只有让他杀得开心了,他答应延缓二十四小时的概率才会变大。

不然是没有几率的,完全没有。

他不杀使官,就会屠城。

好在他只收了五颗人头,便狂笑着答应了这个请求。

於军往后退了五十里。

而这二十四小时内,暮慎长公主会让兵部开库,将武器全都发放给百姓,然后大开都城十二门。

一百多万人自己逃出去还有生还的可能,只呆在这里等待屠城……和将要被灌开水的蚂蚁窝没有区别。

她就尽力找找那条暗道。

毕竟国之将倾,皇帝怎么能丢下百姓逃跑呢,说出去太有损皇室威严和脸面了。她作为荛国长公主,有责任维持一下。

暮慎长公主等到於军撤出城郊,下了城墙,让人拿来了五个锦盒,跪在地上将五颗头颅一一小心地放了进去。

“备棺厚葬于束西园,让他们的家人明日跟随巡护司的人出城,尽力保住他们。”

她把披风解了下来,盖在锦盒上。

在正光门即将关闭的时候,这位长公主回望了那片喷洒着血渍的土地,眼神不免染上了一丝悲怆。

千里之外的岩州,阿敏带着家人躲在隐蔽的地窖中。

尽管官府在早上六点时已经宣布熠州送来了剩下的数额,但他们还是预备着以防万一。

“小敏啊,早知道娘当初就拦着不让你留下,跟着那个什么小姐走了。那样的话,也不会现在躲在这里担惊受怕。”

阿敏的母亲说着开始抹眼泪。

“怎么能这么说呢,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要是我一个人在熠州,又怎么能放心你们?”

阿敏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安抚着父亲和哥哥。

然而他们隔着地窖门都能听见有人闯进了院子,吓得他们以为於军反悔屠城了,连口大气都不敢喘。

“有人在吗?快出来!”

“於军已经走了,现在要清点各家各户的人,看有没有走失的,有的话就出来报个数!”

阿敏这才探头出去,几人来到了院子里。

那人确实是本地的打扮,见了阿敏便说道:“你叫阿敏是不是?这次熠州那边送质晶过来,有个人指名要见你呢!跟我们走吧。”

熠州来的,指名要见她?

阿敏心头一喜,她只能想到平风早。若真是她来,这一路该多辛苦!她得嘱咐家里人备好饭菜才是。

“两位大人,那人是不是女子?”她问。

两人捉住她的手:“你见了就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