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宴的烫金花贴,薛辞盈及两个妹妹自然也收到了。
随着春暖花开,京中世家举办宴会的兴致高涨,借着长女即将成为太子妃的东风,秦氏这些日子带着薛宜凌虽已赴了不少宴席,可收到新城长公主府的帖子,还是精神一致,便连薛谦这种向来不关心俗务之人,听说这玉茗宴亦邀请了新科进士,回府都多问了几句。
这便是要歇在睦遐堂的意思了,屋里的丫鬟嬷嬷们都极有眼色地告退,秦氏亲自接过薛谦的大衣裳挂好,才笑道:“国公爷消息灵通,听说今年的前三甲都是少年英才,尤其是状元郎宋遇,容色皎然,玉树临风,游街那日,怀里的帕子香囊险些都兜不住。”
“妾身甚是好奇究竟是什么神仙人物,自是要去瞧瞧的。”
薛谦放下手臂,看了秦氏一眼,夫妻多年,往往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彼此的想法,“宋遇你便莫要肖想了。”
宋遇是城阳伯嫡次子,家世好,人才好,是新城长公主为女儿看好的人选,两府应已通过气,只待赏花宴上小儿女借机相看一番,走个过场,景佑帝赐婚,如此面子、里子都有了。
秦氏面色一怔,如被泼了盆冷水,此事她的确不知,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有些颓然。
这些日子频频出入春日宴,她并非全无所获,也确实打听到几户有意的人家,可或多或少,总有那么点让人不甚满意之处,直到殿试放榜,听说了宋遇,才眼前一亮。
哪知长公主亦看好了。
可借她一万个胆子,她也不敢和长公主抢人的。
退而求其次,便琢磨起榜眼和探花,榜眼家世不显,且早已娶妻,探花郎亦是俊美郎君,可家里太穷,听说上有寡母,下有弟妹,这嫁进去便是填坑,再好看秦氏也看不上,不过亦由不得她挑剔,上,据说内阁次辅张阁老已榜下捉婿了。
薛谦换上家常衣裳,坐在圈椅上呷了口茶,思忖着道:“凌儿脾气娇纵,读书人家多重规矩,并不适合。你从前与我提过的武安侯梁家的幼子就很好,我着人打听了,梁文焕现是北城做着兵马司副指挥,一身武艺,为人沉稳知进退,他的上峰许年底调任,届时这北城兵马司的正指挥的位子,除了他不做第二人选。”
薛谦这番话倒真真是为了薛宜凌考虑,他幼时常抱着薛宜凌在膝上读书识字,薛宜凌又嘴甜爱娇,他对这个女儿确有几分真心疼爱。
秦氏回忆着梁文焕的模样,摇了摇头:“那孩子我确实见过,生得高大,性子也沉稳,可有一条,”她叹了口气:“长相随了亲爹武安侯,至多算个周正。”
薛谦年近五旬,依然是面白长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两个儿子亦不必说,薛淮川仪表堂堂,薛淮安也是斯文俊秀的少年郎,薛宜凌看惯自家父兄幼弟,便觉梁文焕太不出挑了。
秦氏犹豫却并不单单为此,而是梁文焕的母亲——武安侯夫人是极为精明厉害的人物,薛宜凌心思简单,应付不了这样的婆婆,但她并未说出口,只因她深知薛谦为人,定是看上了武安侯老侯爷在兵部的关系,希望借着儿女亲事活动一番。
薛谦怫然不悦:“长相有甚重要,又不是钟馗左思之貌,只人品靠得住,肯上进,便是好孩子。”见秦氏沉默,想了想又捋须沉吟:“我记得馨姐儿与凌姐儿同岁,夫人莫只顾着凌儿,玉茗宴上,莫忘记为馨姐儿相看一二。”
秦氏心中烦乱,一个薛宜凌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哪还顾得上薛宜馨,况杜姨娘不是省油的灯,然她是国公府当家主母,此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于是便一边给薛谦揉按着肩膀,一边温言细语:“国公爷,既说到馨姐儿,妾身有几句话不得不先与国公爷说明。”
薛谦被她揉按得甚是舒适,阖目靠在椅子上“唔”了声,便听秦氏接着说道:“论起咱们府上的儿女,哥儿的事妾身不插手,大小姐自是好去处,便只剩下两个丫头了。馨姐儿虽非我亲生,然在我心里,却是和凌丫头一样疼的。”
“只如今且不忙着她,原因有二:一则她比凌丫头小,岂有姐姐不先定下,先说起妹妹亲事的,二则,正因我不是她生母,她的亲事我便更得慎重。大小姐回京这些日子,府上迎来送往不少热闹,接下来许就是大婚,这是咱们府上一等一的大事,国公爷且容我些时日,定给凌丫头细细挑上户好人家。”
薛谦听她这么说,想起她素日执掌中馈,薛淮川订婚、薛辞盈回京诸事都有赖她忙碌,不由握着她的手道:“辛苦夫人,馨姐儿的事,且放一放罢,待得盈盈大婚之后也不迟。”想着长女嫁到东宫之后,许薛宜馨的亲事更好看些,遂觉秦氏所言甚有道理。
秦氏含笑:“妾身分所应当,老爷知我一片心便好,只杜姨娘处,老爷若是过去,还需替我解释一二,免得......”,话音未落,已被薛谦打断:“她一个妾室,素日又不出门,知道什么人家,馨姐儿的事,自是全仗夫人。
秦氏等的就是薛谦这句话,既遂了心意,她心中得意,亲自服侍着薛谦睡下,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