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的纷乱碎片里,上元节的烟花尚未散尽,那个二月飞雪的春天,皇帝舅舅忽生重兵,于此同时,西北军变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传入京中。
她的父亲与西梁勾结,在凉州起兵反晋,势如破竹,一路逼近京城。
转瞬之间,平津侯府从烈火烹油,到门可罗雀,皇帝舅舅大怒,下旨屠尽平津侯府满门,她和母亲跪在皇极殿前跪求整整一夜,亦改变不了舅舅的决定。
她虽未亲见却听说,行刑之日,菜市口哭声震天,此后连日天降暴雨,亦冲洗不净青石板缝里的殷殷血迹。
于她而言,京中平津侯府虽不亲近,可也是她和父亲血脉相连的亲人,那些前些日子还笑着与她打过招呼,嘘寒问暖的父族长辈,堂姐堂妹,皆因着父亲,化作刀下亡魂,
父亲,他是疯了么?他不要他的亲人,她和她的母亲么?究竟是为了什么。
后来,她从宫人的窃窃私语和异样眼神中得知,原来父亲还有另外一个家,一个孩子,她知父亲本就是沈家不受宠的孩子,全靠自己走到如今位置,可不知父亲对家族全无一分一毫感情。
可彼时,她仍不信父亲对她们母女亦无半点情分。她拉着母亲的手,哭着问怎么办,母亲的脸色平静到可怕,抚着她的发,只是沉默。
直到那日,叛军兵临城下,母亲带着她去见皇帝舅舅,求见父亲一面。
皇帝舅舅的神情,隐在九琉冕下瞧不清楚,半晌,他沉沉道:“皇妹可有把握说服沈琅?”
母亲面色从容,俯身拜下:“臣妹全力以赴。”
她是多么天真,天真到不知母亲是怀着赴死的心情去见父亲。
那一日,冷风卷着细雪漫天飞舞,刮得人眼睛生疼。一身白衣,除去所有簪环发饰的母亲带着她上了城楼,她看见父亲冰冷的铠甲泛着森森的光,隔着万千军马,望向他们母女的眼神,毫无情绪。
母亲在漫天飞雪中,问父亲所有一切可是真的。
父亲的声音响起,平平无波:“是。”
母亲又问:“为何如此?”
这亦是她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母亲虽贵为公主,却无娇骄之气,事涉父亲,多是亲力亲为,何况皇帝舅舅因着母亲,对父亲信赖有加,自端王皇叔伤重回京,便将西北军交到父亲手中。
彼时父亲接旨,许下如山重诺:“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可到头来,背叛母亲,背叛皇帝舅舅,背叛大晋的人,也是他。
父亲只道:“我受够了。”
他在城下慷慨陈词,历数皇帝舅舅数桩罪,西北军群情激昂。
母亲默默听着,待父亲说完,她轻声一笑:“原来如此。”
她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身为大晋公主,亦是叛臣之妻,未识浪子野心,以致烽火起,内乱生,家国乱,新城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臣民百姓,无颜苟活于世,唯有一死以谢天下。”
言罢,母亲从城楼跳下,她伸手去抓,那衣角翻飞如流云,她抓不住,直到城楼下,绽开一朵血色的花。
对面的军中,父亲一声悲鸣,唤了母亲的名字。
她怔怔看着,这世间唯一疼爱她的人,去了。既如此,她还为什么活着?
她浑浑噩噩毫不迟疑地要随着母亲而去,却被一双温暖的手臂牢牢抱住。
太子妃嫂嫂将她带回了东宫,而城外,母亲的死,亦未拦住父亲攻城的脚步。
宫中人人对她避之唯恐不及,便连太子表哥,看向她的目光都复杂无比,唯有嫂嫂,待她一如从前。
西北军能征善战,不是京中这些久未经战事的禁军和守卫可比,形势越发不好,宫中人心惶惶,太后于风雨飘摇之际薨逝,太子妃撑着病体,接过宫权,主持大局。
直到那一日,盛京破。
皇仪殿内,父亲一步步逼近,暗卫拿剑横在她的脖颈上,皇帝舅舅问父亲,可忍心看着亲生女儿死在眼前。
她的父亲一眼也未看她,只淡淡道:“她亦流着你李家的血脉,要杀便杀。”
太子表哥欲言又止,只有她,她的太子嫂嫂,护着她,她说皇权霸业,男子的争斗,与女子何干。
皇帝舅舅还是不忍杀她,在父亲的逼迫下,写了禅位诏书。
父亲朝她招手:“乐安,来父亲这边,从今日起,你便是公主了,你可欢喜?”
她拼命摇头,害怕地躲在嫂嫂身后,因,血光里的父亲,此时看上去,是疯子,是恶鬼,唯独不是人,不是那个会送她小马驹,扶着她上马的父亲,不是那个背着母亲,带着她偷偷溜出去,在凉州街头看百戏的父亲。
然父亲拿到诏书,却又一次毁诺,他森然一笑,一剑捅进太子表哥的胸膛,又将剑指向了太子妃嫂嫂,却忽然一怔,凝目打量着嫂嫂,半晌,他点点头:“果然是千秋绝色,便是这般情形,也无损半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