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凭什么让宋公府的夫人去拜访她?
回到左市城的街巷中,谢诵和辛有已经走了很久路程,却完全不觉得累。他们一路的心情都用来捕捉快乐,只认真听彼此的声音,敏锐地察觉着对方细微的心意和趣味,全然投入,又不知不觉。
在一条陌生的巷子里,在一间矮房的门口,他们看见年迈的阿婆在给阿公洗头,阿公肩上披着花围裙,雪白的头发像耀眼的银丝。
在一片荒草地上,三个孩子正在玩简单的游戏,当发现谢诵和辛有停下观看,他们跑得更加兴奋。
在一间闺房的窗户外面,挂着一排刚做好的灯笼,突然露出脸的姑娘发现辛有后微微一笑,又害羞地躲开了。
他们还看见,一个渔夫在矮小的院子里修补渔网,身后的屋檐下挂满了腥味芬芳的鱼干,而拉着大车的朴实男人,体贴地避在远处给他们让路。
当天空中变化出暮色,路上的家禽和孩子被归拢回家,一扇窗户里是做饼的香气,另一扇窗户里在煮汤,每间小小的屋子里都有不同的人在说话,点起一样昏暗的灯火,安宁静静降临。
谢诵很少用步伐穿城而过,还是第一次觉得如此有趣。
他和辛有一起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些活生生的景象,因为她的指引,谢诵才第一次发现了它们的美好,看到了他未曾经历过的,别人的生活。
一切都熠熠生彩。
马蹄声传进善幼堂里的时候,孩子们正在院子里喝晚饭的稀粥。
谢诵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如此景象:善幼堂的孩子们像胡乱扎在泥地上的草根一样,捧着稀薄的粥,转着圈吸吮碗边。
谢诵将带来的点心交给辛有,孩子们熟悉地向辛有围过来,叫着阿姐,拿走从天而降的惊喜。
谢诵看着这群缺乏照顾的孩子,轻松的心情一扫而空,和辛有去见管事苏顺长时,发现那里有个生病的婴儿。
苏顺长给婴儿吃过惠民局给的散药以后没有好转,她一直哭闹不停。谢诵于是帮忙看病,又出去配药,回来后在院子里亲手煮药。
明月皎洁,地面上像铺着银霜,谢诵轻轻扇着炉子,听到了从屋子深处传来的琴声。
一双小手弹拨着稚拙的琴声,不屈不挠,努力,耐心。
谢诵突然觉得感动,原本他只是肤浅地认为:一张弦琴能让辛有高兴。现在才明白其中真正的珍贵,这是一个孩子的希望和幸福所寄。
谢诵和辛有离开善幼堂的时候夜色已深,在路上不时有巡卫和他们相遇。
谢诵道:“你说的对,阿七很爱学习,应该给他找一位良师。”
辛有高兴地问:“阿七可以去上学?”
谢诵点头,“有老师的帮助,学业才能精进,否则也是虚度光阴。还有,我觉得,善幼堂的孩子都应该像阿七一样学习读写,对于他们的将来很有好处。”
辛有有些意外,“你是想……让孩子们都能够学习吗?”
谢诵道:“对,我已经想过了,我想在善幼堂里建一个学堂。”
辛有的想象忽然被打开了,仿佛看见善幼堂的孩子们都笑着坐在学堂里,学会了许多重要的道理。
谢诵问:“你觉得可以吗?”
辛有点点头,敬仰地对谢诵说:“公子,你真了不起。”
谢诵笑了笑,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认真地想做一件事了。从和辛有走出铜钱街那刻起,谢诵才似乎真正地从山林间回到了京城,仔细看着曾经熟悉的俗世,并自愿捡起了原本一意疏远的人情。
这天午后,丰乐斋的门口走来一辆马车,保母冯氏和白雅如先后从车上下来,见丰乐斋歇业掩门,只有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柜台里面。
冯氏上前敲门,阿景抬起头道:“点心已经卖完了。”
冯氏问:“小哥,你家掌柜在吗?昨天我派人来问过,想定几样点心。”
白雅如听到这般遮遮掩掩的话,不禁无奈地叹了口气。
“噢,”阿景想起这件事,从凳子上跳下来去打开门。
冯氏到处看看,“辛掌柜呢?”
阿景道:“请跟我来。”
后院廊下,辛有正在忙碌,面前的木案上粉堆似雪,摆满了各式形状的点心。
白雅如走过铺子连接前后的通道,忽然眼前一亮,到了院子前面,正看见一树柿子垂在屋檐下,果实半红。
阿景道:“姐姐,昨天那个要定点心的人来了。”
辛有转过身,向冯氏和白雅如露出浅浅的笑容,将指尖在腰前的帕子上擦了擦。
白雅如从红柿看到辛有,但见她目光洁净,姿态静柔,没有一点跋扈或嚣张的气息,不禁暗想:阿保说辛有会耍哭闹,拼命的手段,大概也是被人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