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抽了高乾一鞭子,怒骂道:“混账东西!我记住你了!我一定会报仇的!”
高乾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生那么大气。高乾失落不已,悻悻回了宫,姨母得知他跟下午元子攸在一块玩的事,却十分生气,训了他一顿,还夺走了元子攸送给他的那把木刀,将其丢进了火盆。
姨母生气道:“你再不听我的话,以后不许你进宫了。”
高乾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他问母亲,那个叫元子攸的男孩到底是谁:“他不是皇帝姨父的儿子吗?为什么在宫里?”
母亲思索了一下,问他父亲:“这元子攸,是彭城王的那个儿子吧!”
高乾从母亲嘴里,听说了元子攸的身世。
他是彭城王元勰的儿子。
高乾问:“彭城王元勰呢?”
母亲说:“死了。”
高乾说:“为什么死了?”
母亲讳莫如深,苦笑说:“彭城王元勰是被大将军高肇毒死的。不过宫里都说他是涉嫌谋反,被圣上赐死,是圣上让高肇动的手。”
高乾年纪小小的不懂:“那彭城王是真的谋反了吗?”
母亲摸着高乾的头,说:“宫里的事情,不是咱们该议论的。圣上说他是谋反他就是谋反,没有真的假的。况且皇上只是赐死了彭城王,并没有杀戮他妻儿,还把他放在宫中养育,已经够仁慈了。”
高乾说:“可是别的姓元的人都有封爵,他没有啊,那他心里是不是很委屈。”
母亲说:“他一个逆臣之子,能活命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封爵。”
高乾说起他和元子攸比武,元子攸生气的事。他不懂为什么。母亲问了他事件的经过,责备道:“你这孩子,知不知道割人家头发是大忌?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毁伤。哪怕是鲜卑人,割头发那也是对待死人和俘虏。你们只是好朋友比武玩闹,你割他的头发,等于是在羞辱他,他能不生气?”
高乾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他跟母亲说,要去找元子攸道歉。母亲说:“这个事,回头我让你姨母去替你道歉,你不要再同他往来。他身份敏感,你跟他走太近,皇上会有疑心的,对你对他都不好。”
元子攸住在太子宫中,姨母带高乾去太子宫中,向元子攸道了歉,并送了许多礼物。那之后姨母便对高乾严加管束。高乾也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在宫中小心翼翼起来,也没再同元子攸一起玩耍过。
不过他在宫中还是经常会见到元子攸。元子攸很喜欢说那句话,每当他和那些贵族小公子们玩闹受了气,就会怒气冲冲,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敢对我无礼,知道我是谁么!”
他红着脸,哼道:“皇上是我的堂兄。”
每当他这么说,周围人就会哄笑起来。
有一次,他和广陵王在宫里打闹起来,说了这句话,广陵王嘲道:“你管皇上叫堂兄,可知皇上认你这个堂弟呢?”
这句话后来被宦官传,落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大怒。广陵王吓坏了,跪到皇帝宫门前去磕头请罪。元子攸也被吓坏了,跟广陵王一起,在皇帝寝宫外面跪了整整两天。高乾背地听姨母说,皇上那时动了杀心,要杀元子攸,还要惩罚广陵王,多亏了太子求情才获免。
高乾小小年纪,很不懂,元子攸没犯错,是广陵王说错话,皇上为何想杀元子攸呢?姨母冷笑说:“元子攸是没错,皇上确实是他的堂兄,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是他既然没错,为何要战战兢兢去向皇上下跪请罪呢?不是摆明了告诉皇上,他知道彭城王的事,并且心有芥蒂吗?他若心无芥蒂,也不会害怕去向皇上请罪了。此举一出,皇上自然疑心。”
高乾听姨母此言,才知道宫廷深险君心难测。元子攸那会才八岁,哪里懂这些弯弯绕。
姨母死了,高乾年纪也大了,便没再进过宫。他和元子攸,就只见过那么一回,后来便都是听别人说的。元子攸跟太子的关系很好,一同读书,太子挺维护他,屡屡替他说情。后来皇上驾崩,太子登了基,元子攸也大了,开始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那个曾经功高震主,惨遭先帝冤杀的彭城王元勰的儿子,自幼长在宫中,连个名分都没有,人人提起皆摇头叹息的元子攸,终于有了身份。先是听说皇上封他做武城郡公,没多久又听说他升了城门校尉、散骑常侍,颇得皇上的重用,手上掌管着数千禁军和城门锁钥,出入内闱,昼夜不禁,为皇上建言献策,不久又进封为长乐王,迁给事黄门侍郎,正经的心腹之臣。原来忽略他的人,终于开始正视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而今皇帝身边的信臣。
高乾借着重逢的机会,暗暗打量他。
长乐王元子攸,他同传闻中的一样温文尔雅,相貌美丽,俊逸无匹。高乾见他一身洁白,如珠似玉坐在那,容色庄谨,通体不染纤尘。他姿态端方,肤色莹白如玉,面容锋芒秀丽,灿若春花皎如秋月,妖妖灼灼,光芒射人眼目,无人见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