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恭恭敬敬的磕头行礼中,太子旦到达洞庭,便由属地的太守接待,衣食起居一应安排妥当,当地的父母官马县令忙不迭地主动前来负责。
柳明晦在旁边冷眼陪着——按规矩,尚书这种级别,得被安排在驿站,而看着高官、乡绅前簇后拥中的太子,一身紫红的衣袍,金线镶边的花纹,通身的富贵逼人。
这真是投了个好胎,他情不自禁地想到。
太子旦简单地与众人寒暄后,以民事为重之由谢绝了大宴宾客,召集了几个地方主力,大家齐聚县衙一堂商量对策。
官员们对太子旦的火速效率,显然不是十分适应,他们哪里知道太子赶着回去主持祈雨大典。
位分最高的李太守反应很迅速,他先是不留痕迹地吹捧了太子几句:“太子初入洞庭,本该由我们地方官用心招待,但太子您马不停蹄地赶到此处,为民为国,宵衣旰食的赤诚之心实叫我们汗颜。”
看到太子还算受用的表情,又补充道:“洞庭大旱,虽是天灾,但百姓叫苦不迭,税贡减少,属下不才,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对策解决。”
一番铺垫之下,众官员也反应过来,纷纷开始赞美的赞美,撇清的撇清。柳心中讥笑,他太明白太子为什么赶着来赶着回了,面上却十分恭敬,与众人一起拍太子的马屁。
等说的差不多了,太子一皱眉,太守便示意大家禁声。
“众位的良苦用心,本王都明白,大家为治理旱情殚精竭虑,来日我也会上报朝廷,”太子巡视众人后,又加重语气,“然而洞庭自古便是朝廷腹部的重要粮仓,又连接多条水系,它的兴衰关系重大。此次我奉旨治理旱情,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动员会结束后,众官员各自散去,柳明晦则被太子留了下来单独谈话。
“来人,上新茶。柳尚书,请坐吧。”太子旦端起茶杯,随意呷了一口。
“谢太子。”柳落座。
“柳尚书,你才华惊绝,世人皆知,你可品得出我们现在喝的是什么茶?”太子笑着问他。
柳连忙站起身来说愧不敢当,又小抿一口茶,“回太子,此茶清香甘甜,茶叶银绿隐翠,一定是上佳之品,只可惜微臣乃布衣出身,实在不谙此道。不过我想今日太子叫微臣品茶,一定大有用意,微臣猜想,这茶许不是洞庭特有的碧螺春?”
“你猜得不错,闻弦歌知雅意,柳尚书也是个妙人,”太子旦望着他,缓缓说道,“因着三年大旱,现在市面上的碧螺春已经是千金难寻,你我二人品的也不过是去年的旧茶。”
“是啊,洞庭大旱,物资短缺,想来这样捉襟见肘的时候一定是不少。”柳小心的应和着。
“此次你我奉旨前来,都承载朝廷的嘱托,理应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喝上应季的好茶呀。”
柳怎能听不出太子的敲打,忙起身就要跪下:“微臣一定尽心辅佐!”
等柳都快要跪下了,太子这才伸手虚虚一扶:“柳尚书是父皇钦点的钦差,才干过人,而且你又是洞庭出身,想必这几日你已经有所打算了吧?”
“回太子,确有几个计划,还请太子定夺。”
柳明晦当然知道自己是皇上派来给太子添堵的,只是皇上垂垂老矣,不知道何时要驾鹤西去,他远在洞庭孤立无援,只能捡着一些大方向和太子说,而对于水库在哪里选址等重要细节,却避而不谈。
夜晚,皇帝躺在自己的龙塌上,几个太医刚刚离去。寝殿的窗子牢牢地关起来,显得殿内的中药味更加浓厚,只是春寒料峭,即便想通风,他的身体也经不起这样的风险。
皇帝斜躺着,叫人在榻前读秦开山这些人的奏折,不一会儿就怒不可遏,“这些个狗东西,竟敢叫朕东宫易主。”
听见这些秘闻,侍从吓得跪了下来,忙叫皇帝息怒,以身体为重。
皇帝罢罢手,又从怀里抽出一封用蜡密封的密碟,吩咐侍从接着念。
“起奏陛下,臣得旨意,快马加鞭,赴洞庭治理旱情,唯恐负陛下所托。现太子与臣已经勘测洞庭、荆江、湘江,实地亲临湘阴、益阳、安乡等七个乡镇,旱情之深重,远超朝廷之预期。今年春雨比往年更迟,百姓颗粒无收,农地荒废。承太子之意,欲在荆江上游修建水库,现太子联络各个近邻县乡,广开粮库,富绅捐款,已经初有成效。”
侍从停顿了一会,听皇帝说接着念,又读了起来。“……只是水库具体选址,事关重大,非陛下不能决策……”
“就读到这儿吧。”皇帝疲惫地闭上眼睛,侍从立刻上前为他按摩穴位放松。“他这是在等朕表明态度呢,旦儿治理过多少政务,中间掺了多少水分,旁人不知,他老子还能不清楚?哼,勘测、亲临,都是些表面功夫罢了。”
皇帝眯着眼看着蜡烛烧出的一圈黄晕,等侍从按摩了一会儿,终于直起身来,向侍从低声吩咐了几句,“他不是要态度么,就许他一个御史大夫又如何?区区布衣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