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燕修之难得归溪,亦是喜不自胜,看向燕唐的目光,也带上了点慈爱与柔和。
他在松意堂拜过老母,又受了奚静观敬上来的茶,在袖中摸索半日,拿出一枚玉石。
“我没有什么好东西送你,这块玉,你且拿去打副耳饰。”
奚静观心道燕修之果真与之不同,连块石头都要放在袖中自己揣着。
她暗自腹诽不止,笑盈盈双手接过。
燕修之转身看了看与殷玟交谈的元婵,衣摆一扫去了听月苑。
元婵身旁的嬷嬷愤愤难平,元婵却恰恰与之相反,端庄典雅的笑在燕修之走后,变得愈发明媚起来。
燕修之不再惺惺作态,她反倒自在开怀。
除却燕修之一人,燕氏上下无人将听月苑的詹念当回事儿——即使她肚子里揣着个姓燕的孩子。
一个不识时务的女人非蠢即笨,蠢笨之人,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
燕府一团和气,元婵主持大局忙碌半日,午宴过后,才得空回了连蘅苑。
她歇了晌,睡眼正惺忪,门外的童儿扬声通报:“夫人,五夫人来了。”
童儿口中的五夫人,是燕佟之的妻子,戚颖。
戚颖出身将门,为人爽朗耿直,不遵守的规矩多了去。
她如今破天荒地托请童儿传唤一声,已经是给足了元婵脸面。
戚颖脸上带着急色,人未到,声先至。
“没打扰到嫂嫂吧?”
她话音还未落地,元婵便已起身相迎,见了她回以一笑,道:“我早就醒来了,只是疲懒,倒让弟妹你看了笑话。”
连蘅苑的童儿一向伶俐,将戚颖请进门后,忙去备上了茶水。
戚颖掐算着时辰来找人,甫一落座,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瞒嫂嫂说,我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童儿前来奉茶,将第一杯让给了她。
戚颖脸上闪过一丝异样,随后笑容又加深不少,将周身的锐气卸去大半,奉承了元婵一句:
“嫂嫂倒会教养。”
元婵将眼睫一垂,童儿就自发退下。
“什么教养不教养?”她谦虚将话接过,“若我当真教养有方,唐儿怎么会胡闹成那个样子?”
戚颖自然晓得燕唐做过什么荒唐事,连不久前的那场婚事都略有耳闻,但此情此景,她也不好多问。
垂头用手在袖里勾出张绣帕,戚颖在洁净的衣衫上弹了弹不存在的灰尘。
“若序儿能长成唐儿这般,我也心满意足了。”
元婵向她瞥去一眼,不想这人说话也会给人戴顶高帽。
阿谀之言听多了也腻歪,元婵将远去的话茬引了回来,却将燕唐从话头里摘了去,四两拨千斤道:
“你我一家之亲,弟妹要求何事,但说无妨。”
戚颖的眉眼间顿时露出几分无可奈何,佯装微恼道:“序儿年岁渐长,不好再留在京州,日后有劳大搜照拂。”
元婵在心里捻指一算,“一年年的,飞也似的。序儿都有十四了。”
“可不是?”
戚颖动了动身|子,换了个舒坦些的坐姿,又开口说:
“嫂嫂也知晓京州自有京州的规矩,官宦仕子不得携子女入京。序儿常年养在将军府已是破例而为,若再呆下去,怕是会惹‘听音’生疑。待到那时,对燕、戚两氏,都不太妙。”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元婵身为燕氏主母,自然有义务照看好燕氏子孙。
她欣然应道:“序儿大了,总要归家来的。”
戚颖见她如此轻易就将担子揽下,趁热打铁,紧跟着又说:
“还有一件事,怕是只有嫂嫂能办。”
“什么事儿?”
元婵不由坐直了,好整以暇问。
戚颖向门外的童儿看了一眼,笑说:“劳烦嫂嫂你,为序儿找个书童。”
“书童?”
元婵紧绷的心弦忽的一松,这事儿如此好办,哪里像是需要戚颖亲自登门求人?
戚颖将面前冷了好一会儿的茶盏双手奉起,递到了元婵跟前。
“序儿在京州读了几年书,可身边的书童总是呆不长久。他被佟郎惯坏了,这个瞧不上眼,那个又嫌太笨,挑剔过来,挑剔过去,如今身边也没个玩伴。”
元婵笑着挡下她的手,没将这盏茶接过来。
有些东西只是撑个场面,或是用来表表决心,别人能给,她却不能要。
“这事好办,冉遗老名下的学堂里有不少学童,改明儿我亲自去一趟,总会有合适序儿的。”
戚颖将茶盏搁下,长吁道:“嫂嫂有所不知,若只是这样简单,何须劳您大驾?”
元婵听了,眉眼缓缓舒展开来。
这样才对,太过简单,倒像是做局了。
她稳住心神,话音微微扬了起来。
“你且说说,序儿想要个什么样的?”
戚颖绞绞手帕,低头斟酌好一会儿,才道:“序儿这孩子极好拉弓射箭,若那书童的箭术也……”
她点到为止,一个眼神过去,未尽之言皆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