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就能更舒适些。”
柏逸轩补充:“我们是先量过葛叔身高的。每个人身高不一样,手握的位置也不同,若能依个人的尺寸来订做,会比较趁手。”
江小弟想了想点点头:“大树哥他们,一定也会想要比较趁手的。”
柏芊芊想,除了方大树外,其他回来的士兵应该也都带着伤。只是现在姐弟和江小弟还不太熟,她就没继续问大树哥和其他人的状况。
柏芊芊想了想:“我们也是先试做,若成功的话,以后也可以帮别人做。”
江小弟高兴点头:“我也可以帮忙。”
柏芊芊点点头后又补充:“因为山上木材竹子不少,所以我们想自个儿能做得出来的,就自己动手做。”
“难怪你们要问如何处理竹子…“
“是呀,我们住的那屋里的家俱,你上次也看过了,外形做的还可以吧?“
江小弟点点头。
“做的还可以,但竹子没处理好,用一阵子就坏了很可惜的。所以我们想先学会处理竹子,不然没隔多久就要重做,既浪费材料又事倍功半。“
“事倍功半?”
柏芊芊:“这是四字成语。“她解释了「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意思,江小弟很快就理解了,也没有混淆,又对柏芊芊露出个崇拜的表情。
小朋友头脑还蛮清晰的嘛。柏芊芊又笑笑:“不过最近太忙,还没时间去管竹子的事,只能再一次『事倍功半』,再做一批来用了。”
江小弟又疑惑了:”…插秧打赌都结束了,最近还是很忙吗?”
这句话问得姐弟俩又是心口一痛,俩人对视一眼,差点流下泪来。
别问,问就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的我们,却被五吨米给砸了腰。
柏芊芊欲哭无泪转移话题:“…就是现在水果比较少,我们急着试试别种营生,想先确认能不能赚钱。”
原来如此,江小弟点点头。
柏芊芊又补充。“不过一些小东西价格不贵的,直接用买的就好。”
江小弟赞同:“木制竹制的餐具不少,比陶器便宜多了,也不怕摔烂。”
柏逸轩也开口:“我自己也想试做些工具,所以要找卖木匠工具的店铺,还有卖刀子和打磨东西的。”
几人边走边聊,快到屯中码头时,江小弟朝前方望了望,发出一声感叹:“好久没来镇上了。”说完又伸手指向码头另一边说“那先往那头走吧。”
江小弟带他们经过码头,过了不久有条人工开凿的渠道由北而南汇入瑞河,顺着渠道再走一会,就看到一家店铺,外头摆个大炉子,有两个壮汉正围着炉子吭吭啌啌在打铁。
江小弟对姐弟说:“这儿有些工具和铁器,先进去瞧瞧吧。“又接着提醒“小心别让有贵叔乱碰,门口那炉子可烫着,很多铁器也会割手。“
柏芊芊点点头,真是细心的小朋友。因为这里的东西是柏逸轩需要的,就由柏芊芊牵住骆二,不让他乱跑乱摸。
几人进了店里,先是看到墙上墙角或挂着或摆着不少釜头、钉粑、铁锹等较长的工具,另一面墙则挂着毛皮厚布之类的;几个柜子中则有钻子、刨刀,剪刀等刀具。柜台上有几个盆子,放了不同材质的长短钉子,一旁还有几叠砂纸被重物压着。
东西一多,没经验的柏逸轩也看傻了眼。
他和江小弟慢慢绕了一圈,看过一轮后,又去找掌柜请教问题,最后又和掌柜一同去门口询问打铁师傅。
看柏逸轩比手划脚的说明,似乎是在询问关于圆形或弧形的刀子刀片。
等问的差不多后,柏逸轩几人又回到店里,他拿了钻子、小锯子和一些钉子,又去选了把长柄棰子,还挑了几种砂纸。
柏芊芊牵着骆二四处逛逛,看弟弟选得差不多了,便靠过去指着墙上不知什么材质的厚布,说那应该可以当做闷烧锅的内里,柏逸轩抬头看看点点头,拿了几块,然后又找了些拐杖要用的皮革。
四人离开后,又去市场买油、调料和一些蔬菜,还去了肉摊,最后再去杂粮铺买少量的白米。
如果没有大米,却能摆摊卖粥,那不成了乡野怪谈了?
柏芊芊还故意到两三家铺子都各买一些大米,让人搞不清楚她实际购买的数量。
出了第三家米铺,柏芊芊找出笔记用的叶子看了看说:“还要看看有没有适合有贵叔的玩具。“
江小弟瞄向树叶上的文字,眼神中带着钦羡。四人在市场附近走走看看,最后帮骆二买了根短竹笛。
挑挑选选已经过了中午,姐弟打算去先吃午餐,再买其他较重的物品。这时旁边忽然有人朝她开口:“你们…是上次卖大橘子大梨子的兄弟俩?”
姐弟同时转头一瞧,原来是那天卖水果排队造成骚动时,差点被人撞倒的老奶奶。
柏逸轩向老人家打招呼:“没错没错,奶奶您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