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算,政策指令进不去。
当下问陈友军:“你姐夫的村目前都是谁话事?改天领我去拜访一下。”
“他们彭家是彭裕贵和裕生两兄弟,大哥比三哥好说话。本来还有个老二,死了。我们黄家这边,唉,不提也罢。”
刚强见陈友军又掏手机看,对他说:“你忙去吧,我给你找张名片……改天出来喝茶。”
陈友军和刚强交换了联络方式,又感谢恭维了一番,先行离去。刚强叫服务员来结账,小徐坚持要付自己那份,掏出25元递给服务员。对方把钱抓在手里看了一眼,扔回那张20元,“假的。”
“假的?怎么会?”小徐抓起纸钞细看,“哪里假了?刚强你说呢?”
刚强也是瞄了一眼就断定,“假的。行了,我给吧。”
等服务员离开后,小徐面露恍然之色,“就那家!我刚才买包那个,待会儿回去找他去。”
刚强记得来吃饭前,小徐在街角一家铺子里给女儿买了个Hello Kitty的小手袋,给了店主一张50的,店主找回他27。听小徐说要回去找,刚强摇头,“隔了这么久再去找,肯定不认账的了。”
“太坏了也!哎,刚强,你们都是怎么识别□□的啊?是看水印和安全线?也没见你们细看啊。”
“就是直觉,”刚强淡淡地说,“现在□□制造的技术越来越高,仔细看反而难发现问题。第一眼的直觉,让你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儿就是假的。第二眼再看就不准了。”
刚强没说出来的是,这条也适用于好多事物的判断。人的大脑有着精密的图像识别功能,对于熟悉的东西,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能捕捉到,却不见得能上升到显性的高度。
就是那第一眼的直觉。
******
出了门后,天色已深蓝,人流渐稀。二人还像来时那般踱着步子往回走,小徐的心情却似大相径庭。
“刚强,我这可不是拍马屁啊。你这初来乍到的,就已经深入工作的核心地带了。所以说要天赋嘛,普通人羡慕不来……”
刚强忽地转身,呵斥道:“熊孩子,你找死!”
原来小徐身后还跟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人挺精神,身上的衣服则松松垮垮,像是成人码的。男孩一只手揪着小徐的背包——小徐又忘记把包搁到身前——另只手已经伸进包中央,估计都把钱包握在手心了。
见行窃暴露,男孩望了眼人高马大的刚强,眼中闪过慌张,但很快又释然。大概认定刚强不会在大马路上把他怎样,就算报了警,他也只是个孩子。双手松开小徐的包,转身快步朝反方向离去,甚至都没跑。
“哎呀,好险,好险!”小徐检查完包里的东西,长吁短叹地拍胸脯,“小崽子,肯定有大人指使。”
“恶性循环,”这四个字并非刚强对小徐说的,也是他当晚写进邵艾那本私信本里的。
“贫困与愚昧导致青少年教育的缺失,这些青少年长大后无一技之长,只能重复犯罪的老路,这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共同现状。然而汕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靠近海岸线和境外,通过犯罪而致富的渠道是内陆那些贫困地区无法企及的。所谓的正路摸不着,而诱惑就在身边,单靠政府和司法机构努力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小妞,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