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玉米香散发出来。顾知栀晾了会儿,等不烫手了,用手一粒一粒扣着吃。
等一排都吃干净后,才用牙啃下紧邻刚才那排的玉米。
这样的吃法,啃得干净还不失优雅。
花匠养得真好,玉米特别嫩,还是黏玉米。咬一口糯糯的,浆汁爆满,特别满足。
“不吃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吃,饭才香嘛。
明楚和忍冬眼里通红,泪眼婆娑的。有这样宽厚的主子是她们的幸运。
“叫明晏过来,一起吃。”
“是。”
明楚擦擦泪,出去叫弟弟过来。
忍冬她们吃得时候,完全复刻了顾知栀的吃法,没有一丝自创动作。
在她们一粒一粒扣玉米时,顾知栀突然向她们伸手,“都给我一粒。”
三个人乖乖把手里的玉米粒交给她。
四棒玉米是从不同植株上摘取的,她和明晏吃的都是糯玉米,明楚的是非糯玉米,忍冬的吃起来没什么特别,应该是普通玉米。
顾知栀咬一大口包在嘴里,腮帮子鼓鼓的,边吃边思考。
现代品种丰富的食材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杂交和人工选择的方法,改良品种品质,才会得到优良作物。
虽然戎卢一次性引进许多非本土的物种,可要做到这么丰盛,除非带回来的物种原本就这样。
可……这说不通啊!
难不成这有过类似“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事件?
自己做饭,最苦恼的莫过于每日吃什么。
晚上,顾知栀犯懒,干脆挑省事的做。
古代没有挂面,面条是顾知栀下午闲来无事,提前准备的。
葱白切成细丝,用大火煎渍,快速炒动,油花见小后改小火,把葱丝炸成红褐色时捞出来。
再往油锅里倒入姜、小葱、蒜、洋葱煎香。
煮面时加些盐,能使其更加劲道。
煮好的面条用酱油和醋增加盐分后,淋上炸好的葱油快速搅拌。
顾知栀虽然喜欢葱油拌面,但她不吃葱姜蒜,所没按照常规做法,把油炸好的葱丝也加进拌面里。
她去篮子里那鸡蛋时,突然觉得好笑。
她绝对是鸡蛋终结者,满满的鸡蛋,这么快就下去一半了。
油锅把鸡蛋煎至两面金黄,捞出装在盘子里。
蒜蓉泡过水后,小火翻炒,变成小福贵常说的金黄色时,倒入酱油、醋和清水调料汁。
荷包蛋扔进去,等能闻到醋香,再往里加糖、洋葱和切好的辣椒丝,大火收汁。
葱油拌面从拌面开始,到吃完抹嘴,葱香味始终萦绕在鼻尖,味道厚朴。
韧劲爽滑的面条包裹着浓郁的酱汁,除了油腻些,没别的毛病。
荷包蛋外酥里糯,酸酸甜甜的酱汁中带着微微的辣味,完全可以将它当成糖醋里脊的平替,滋味不比肉差。
要不是忍冬给她拆头发的时候,提了一嘴拜帖的事情,顾知栀都忘了还有吴棠这号人物。
因为这场约会,顾知栀天未亮便要起身,她急着蒸馒头。
古代没有酵母,都是用老面肥,或者上一次发酵好留下来的小面团。
不过顾知栀没用过这东西,一时也拿不准用量,只能凭感觉。
昨晚她和完面,在炉子附近随便挑个的合适地方静置。
经过一夜发酵,面团膨胀至原来的两倍大,表面呈蜂窝状。
顾知栀洗干净手,把面团从容器里拿出来,揉捏几次排气。
再用擀面杖擀成片状,将两边对折,在上下折起用擀面杖再次擀开,重复三次,然后把面团均匀的分成一个个拳头大的小剂子。
上锅之前,要静置一阵,进行二次发酵,面团跟面团间要分开些距离,否则会因为体积膨大发生粘连。
不过她就做出四个馒头,怎么摆放都不影响。
馒头先用大火蒸一刻钟,还得关火焖一阵。
辰卯交替之际,顾知栀连早饭都没吃,小厮就赶来通传,说吴大姑娘到了。
她特意回小楼看刻漏,才刚过辰时。
顾知栀吩咐,把人请去正厅,随后转身回到厨房去削土豆。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土豆切成丝后千万记得不用洗,把它按比例跟适量面粉搅和。
热锅加油的时候一定不要吝啬,油不够,就做不出像干脆面那样的外表和酥脆感。
小火煎熟之后,只需要往表面洒些盐和胡椒粉即可。
在烹制过程中,没加一滴水,但土豆饼的内芯的湿润的。
外皮焦焦脆脆,内里柔软绵糯,原汁原味的马铃薯的味道质朴清新。
吃饱喝足,顾知栀犹豫着要不要上楼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