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除了炮火,除了自然灾害,还有什么能在不动声色中把人摧毁?流言可以。】
高二下学期开学后,紧接着需要面临的就是小高考,大家都放缓了对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开始小高考四门的第二轮复习。
一般这种复习节奏分三轮:第一轮是基础知识的再记忆,上学期已完成;目前进行的第二轮,则是知识系统的构建及解题应用;而第三轮大概会在考前10天开始,主要是各种真题练习、题海轰炸。
寒假里段承玉除了必要的出门拜亲戚之外,基本都待在家里复习小高考的四门科目。因为没有辛婉玲任何联系方式,他在复习中积累了很多问题却无法询问,所以一等到开学,他就越发频繁地去找辛婉玲。
当然,段承玉也有私心,他想借机和辛婉玲多亲近一点,刚刚过去的没有她的寒假实在难熬,虽然假期不过短短20天而已。
但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沟壑。比如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口很渴,原本他想要的仅仅是一杯水。可当他到达绿洲,一杯水已经不能满足,或许他会想要一杯可乐,一盘水果……想得到的越来越多,也便越来越难以满足。
就像段承玉,在和辛婉玲没有任何交集之前,他想要的仅仅是在学校3000名的学生中多遇见她几次。可是当遇见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又想要知道她的名字,想要更加接近她。
之后当他们终于同在一个班,他则想要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想要每天都见到她,想要两人关系再近一点……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段承玉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贪心。
高二上学期的朝夕相处,让段承玉习惯了每天可以见到辛婉玲,可以与她讨论题目,可以听她温柔的嗓音在耳边响起。所以当突然分隔20天的时候,这种不习惯就变成了愈发浓烈的思念。
段承玉不知道自己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越来越不冷静,越来越在乎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已经对她着迷到无可救药。
可是,段承玉没想到流言慢慢笼罩了他们,好不容易走近了一点,却被再次拉得无限远。
早在高一的时候,段承玉和叶少杰就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情窦初开的少女们面对这样两个阳光帅气的少年,芳心暗许乃是常事。当段承玉一心看着斜前方的辛婉玲时,又有多少女生在看着斜前方的他呢?
嫉妒是人的本性,嫉妒可以滋生很多难以想象的阴暗。面对得不到的,有些人的想法是算了吧;可偏偏有些人的想法却走向极端,他们会觉得:既然我得不到,那么其他人也别想得到。
对段承玉和叶少杰芳心暗许的女生中,有些人只单纯抱着“欣赏帅哥”的心态,但有些人有了嫉妒作为触发器,一切便不那么简单了。
不知从何时何地而起,总之当辛婉玲意识到的时候,又一波的流言已经四散开来了。
自从高二开始,围绕着她的流言起码传了好两波,原本辛婉玲早已调整好自己心态,学会去习惯去无视。可与前两次纯粹“八卦”不同的是,这次的流言多了些来势汹汹的恶意。
此次流言的大致主线是说:辛婉玲脚踏两只船,利用段承玉的喜欢抬高自己,同时却又和高三学长暧昧不清。而在这主线之外,人们又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了多少丰富的情节,那真是难以估量。
辛婉玲完全不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话是怎么传起来的,但她知道流言中所谓的“高三学长”,应该是指“凡心文学社”的社长——楼寒笙。
因为辛婉玲一直没由来地喜欢那句“小楼吹彻玉笙寒”,所以最初她看到“楼寒笙”这个名字的时候,便被深深吸引了。至于她是怎么和楼寒笙认识的,还得追溯到高一。
由于喜爱文学,辛婉玲高一时便加入了学校里的文学社。但高中的学生社团和大学里完全不能比,毕竟高中生还是以学业为主,所以社团并没有太多活动。
在高一一年的时间里,辛婉玲总共只和社团里的人聚过3次。一次是初入社的见面会,一次操场上社员们小聚闲聊,一次是最后的离社聚会。
线下聚会不多,线上交流还是有的。当时身为社长的楼寒笙特地建了一个群,供社员们沟通。毕竟是有共同爱好才聚集到一起,群内气氛还算热烈,时常有人在群里交流读书心得、文学常识等。
不过楼寒笙这个群主,倒是基本不参与群内闲聊。平时他的Q/Q头像总是灰色,空间也没有任何动态,加之群里又不说话,大家都以为他不怎么上Q/Q。
对辛婉玲而言,她和楼寒笙只能说“认识”却完全不熟,毕竟他们也就只在那三次社团集体聚会中见过三次罢了。且两人虽然因为社团关系加了Q/Q好友,可实际上并未交谈过。
而等辛婉玲上了高二退出社团,楼寒笙也因为升入高三学习繁重,卸任了“凡心文学社”社长的职位。没有了社团的关联,再加上高二和高三不同楼,两人更是没有了交集。
直到这个刚刚过去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