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一把将穆明身侧的寒山刀握在手中。
“什么要犯!你想气死你爷爷,今日你回家来,谁敢有意见,老头子第一个让他人头落地,青儿和你大嫂都很想你,你应该留下来陪陪他们。”
穆明眉毛微皱,默然不语,万一传扬出去,穆家包庇罪犯,岂不是为家里徒增事端。
穆峥无奈叹口气,声音有些哽咽,道:“你就全当陪陪我这老头子,毕竟我也是一把老骨头,万一哪天死了,你也不留遗憾……”
穆明猛然抬头,道:“您不要胡说……我留下就是了。”
————
京城
文帝崩逝按规矩,丧期间不可上朝。
楚王却在议政厅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叫过来。
暖室之中,大臣们默然将眼神投到楚王身上。
楚王一身白衣,垂眸回视,缓缓开口道:“待先皇丧礼结束,本王欲开放西境同琼柔的限制,放宽两国互通的渠道,众爱卿可有建议?”
在场皆是头发花白,历经两朝的老臣,闻声皆是垂头不语,静待新皇想法。
楚王眼眸转动,道:“众爱卿默而不语,看来是同意本王的想法了?”
“殿下!臣有本要奏。”沉默之际,站于最前面的胡丞相,颤颤巍巍地上前一步。
楚王眉头一挑,道:“胡丞有何想法?”
胡丞相声音厚重,道:“回殿下,臣以为此法不妥。”
“哦,有何不妥之处?”
“十年前的外族入京以然成了教训,如今若开放边境,岂不是引狼入室,有了前人的老路。”
楚王面不改色,道:“胡丞相所言有理。”
人群中又站出一人,是内务司总丞——唐大人。
“殿下,臣以为胡大人所言有误。”
楚王勾起嘴角道:“唐总丞,尽管畅所欲言。”
唐大人点头,道:“胡丞所说十年前的教训,并非是因政策错误,而是因为其中有某些人,方方面面不肯配合,才导致边境百姓同朝廷离心,因而酿成祸事。”
楚王站起身,走到唐总丞面前,道:“本王有些糊涂,唐总丞口中说的某些人,都是谁?”
唐总丞似乎料到楚王会问这句,噗通一声跪倒于地,道:“穆家一派,当年穆家本应坚守阵地不移,反倒是因为穆君卓的错误狂妄,而引得百姓不满,当下先皇崩逝,令诏应该是早到了虞城,仍是迟迟不见穆家人的身影。”
胡丞相转头看向身后唐总丞,道:“唐大人莫要胡言,穆君卓将军一心为大凉,何来狂妄不满之词,诸位这么说,当真不怕寒了穆家的心!”
唐总丞嘴角带着嘲讽,道:“胡丞相,当下众望所归,您还要为穆家辩解,看来您和穆峥老将军多年情义,当真胜过了大凉江山的安危。”
“你!一派胡言!”胡丞相被他气的脸都快白了。
唐总丞的一句话,似乎成了豁开话头的绳子,在做诸位皆是怨声载道。
无外乎两点不满,穆家功高震主,远居西境,早晚会成为祸患,其二则是穆明越狱,正逢文帝崩逝,更是藐视朝廷,无视礼法。
楚王环视一周,如今朝臣中局势划分的十分明朗。
除了大多数中立的,就是以唐总丞为首的反对穆家派和胡丞相这种支持穆家的大臣。
楚王抱着手臂,走上高台主位之上,摆了摆手,示意群臣先停一停,道:“穆家一事,意见不一,可以先放在一边,只是前些日子暗卫来报,先皇崩逝之际,有些世族,竟然在背后悄悄搞小动作。”
空气突然安静,看着楚王似笑非笑的神情,每个人都心里没底,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恐怕更少不了腥风血雨。
“出自晋尧唐氏的唐总丞应该有所知晓吧?”
唐总丞闻言,脸色顿时一红,额头因紧张而不断冒出细汗。
立马趴在地上,道:“殿下息怒,臣治家不严。”
楚王蹲下下身子,伸手将唐总丞扶起,道:“唐总丞日夜操劳,顾不过来家族之事,也是情有可原,何况晋尧本就是显赫世家,人才辈出,就算对本王有所不满,也是情理之中。”
唐总丞满头大汗,完全没了方才同胡丞相对质时的底气十足,低垂着头,完全不敢看楚王的眼睛。
群臣知道,楚王不仅是敲打唐总丞,也是在敲打在座的每一位。
楚王并非庸弱之辈,若非要好奇挑战他的耐心,想必得不到任何好处。
“等先皇入葬之后,望诸位可以给本王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