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燕楼春色晚> 燕家秘事(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燕家秘事(上)(2 / 3)

但燕无恙晚年闭关所创之阵术,则从未被公开。直至燕八娘出生后,她第一次在画知秋寿诞之日被抱与祖父瞧。

据说七十一岁的燕无恙一见襁褓中的燕八娘,便老泪纵横,因为孙女一双明眸,酷似爱妻画知秋。

从此燕八娘便被祖父带在身边,燕无恙想悉心栽培孙女,可他年岁已高,无法照顾婴孩,但又不愿有外人守在自己居室及书房内。

只得命幼女燕篱出宫,随父亲一同起居,照顾侄女燕八娘。

直至燕无恙七十三岁去世,祖孙三人也算享受了两年迟来的亲子之乐。

燕无恙离世时,只有幼女燕篱和孙女燕八娘在侧,燕篱代传父亲遗命,令燕八娘与燕六郎和燕七郎兄妹三人一起入燕无恙书房,研习其留下的全部笔记书简。

燕氏兄弟肖父,个个憨直,彼此友爱,虽知祖父所留书简之中必然有大量兵法绝学,但既然祖父只命弟弟妹妹学习,必然有其深意,是以并不计较。

所以唯有燕八娘与燕六郎、燕七郎知晓,祖父晚年沉迷毒术,将祖母所制之毒,分类增补,还自创了许多颇为骇人之毒,但名称都情意绵绵,想是祖父晚年思念祖母,才通过研习祖母的毒术,以寄哀思。

兴国公燕无恙被以国葬之礼风光下葬。燕籍承袭兴国公爵位。

彼时仁宗已驾崩多年,其子英宗也于九年前驾崩,其孙哲宗在位。

哲宗就是洪曦帝和李讷言的父亲。

传闻哲宗不受母后喜爱,英宗的皇后更爱幼子,英宗四十岁时猝然驾崩,死前并未来得及立太子。

英宗的皇后倾向立年仅八岁的幼子为帝,并欲垂帘听政。

但仁宗太后在朝,岂容儿媳造次,她联合掌握兵权的燕家,推十四岁的英宗嫡长子继位,是为哲宗。

哲宗也是英宗皇后亲子,按说长子继位,英宗皇后仍可安坐太后之位,只不过当皇帝的不是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罢了。

但她大可以利用手中权势,为小儿子挣得平安富贵,保其一生顺遂,如此看来,并不算坏事。

但天家夺位,不同于富户争产。

据说英宗之死,正是其皇后主导。目的就是在丈夫立太子之前,把幼子扶上帝位。

外人只知英宗死后,太后与皇后在立储之事上颇有龃龉,最后是太后依靠燕家兵权,迫使皇后退步,嫡长子继位。

但只有熟知内情的重臣知晓,当日嫡幼之争,差点演变为兵祸。

英宗皇后母家与大渝各武将世家多代通婚,大渝除燕家军外,其余各支由开国武将繁衍而来的世家,都与英宗皇后的母家有姻亲关系。

英宗皇后本身并无武将血统,也正因如此,她得以嫁入皇家。

但她的表兄妹和堂兄妹,都与武将人家婚配,所以她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在军中也颇有号召力。

嫡幼之争爆发后,军中有一股隐藏势力为英宗皇后所用,与太后依仗的燕家军成对立之势,两派势力对峙数月。

武将分庭抗礼,文臣暗中游走在两派之间,骑墙观望。

两方僵持不下,看眼兵乱将起,千钧一发间,久居宫中的燕篱向太后献计,并亲自出面冒死拿下了英宗皇后,

虽然发动嫡幼之争的关键人物被擒,但大渝军中的分裂局面已成定局,大战一触即发。

女儿在宫中惊天一举,使得当时六十四岁的燕无恙也被迫短暂结束闭关。

据说他星夜入宫,与太后密谈一夜,第二日燕无恙出宫,居然披挂上阵,自爱妻亡故后,燕无恙时隔近三十年,再一次穿上戎装。

燕无恙是大渝最负盛名的不败将军,自他十七岁领皇命办差起,无论游走于江湖之上,还是纵横于战阵之中,从未有过败绩。

英宗皇后一党中,有青壮派力量未曾见识过燕无恙的实力,以卵击石,很快就被燕无恙率领的燕家军击溃。

其余老将都知道燕无恙的治军手段,在不败将军挂上帅旗那刻,就明白自己没有胜算了。

燕无恙出山,令这场祸及大渝社稷的内乱消弭于无形之中,那之后三年,燕无恙重新入朝。

为大渝培养了一批少壮武将,如今的枢密使安有德正是那时由燕无恙拔擢上来的青年才俊。

其实当时太皇太后属意燕籍掌管枢密院,但燕无恙拒绝了。

如同十九岁时他拒绝了承袭燕王封号一般,他也替唯一的儿子推掉了入朝的机会,只让儿子于军中效力。

自古功高易震主,燕家祖孙三代都心照不宣,掌兵权可,过问朝政不可,做大渝皇帝的利刃可,做大渝皇室的智囊不可。

而这,也是燕无恙选择不将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的真实原因。

太祖与仁宗驾崩后,李家的子孙与燕家的子孙,再无私人情谊,只能是君臣关系。

为人臣子,只需做好君上的马前之卒,切不可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