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她也不管言冰有没有在听,直接就自顾自的开始讲了起来。
要说保龙阁的由来,就要先从楚王之乱说起。
先帝,王馨武,有一个同胞弟弟,叫王馨凯,同是皇后所生,比先帝小了九岁,先帝被册封为太子时,王馨楷便被先帝的父皇册封为楚王……。
“馨!?这老皇帝,怎么给自己儿子起名这么……,秀气啊??”言冰虽然笑出了声,但还是措辞了一番才说出口。
等等!
馨……,通……,文……。
言冰随即恍然大悟道:“卧槽!我懂了!明德惟馨!通文达艺!这开国皇帝!!好文采啊!!”
“谁管你什么馨什么艺的!?你还听不听了!?要听就别打岔!!”李灵月现在只想赶紧说完,赶紧交差,赶紧吃上瓜,直接一脸不耐烦的回怼了过去。
“好好好,我不说了,您讲,您讲。”言冰陪着笑脸,继续看着锅里的肥皂,侧耳倾听。
楚郡,乃是梁国最大,最富庶的封地。
可楚王还是不知足,他啊,想当皇帝!
言冰笑了笑。
人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除非他自己能够遏制。
于是,甲未十一年,刚刚征讨完南坦国,得胜回朝的甲未帝,一高兴,决定南巡,看一看他的大好河山,也想让天下的百姓都看一看他。
这不就跟秦始皇一个脾气么!?言冰一边想着,一边摇头,唉~~~都是虚荣惹的祸啊……。
而一直伺机而动的楚王,便想着趁着这次机会,谋反!
我爷爷李成霄呢……,当时也在楚王的阵营,被当做上宾供奉。
所以,等先帝南巡进入楚地时,其他兵马吸引主力,我爷爷便从侧翼,一马当先,于万军之中,活捉了先帝,送回了楚王王府,位居首功。
说到这,李灵月的语气明显得意了几分。
言冰笑而不语……。
但楚王在抓到先帝之后,却做了一个让众人都惊掉下巴,哭笑不得的决定。
软禁!
可能是为了逼先帝写下让贤书,自己能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
也可能是因为十几年没见自己的亲哥哥,一时间有点下不去手。
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只听我爷爷说那时候,楚地的满朝文武整日在王府的朝堂上哭天喊地,痛不欲生,就想着赶紧让楚王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但楚王却依然坚定己见,号称不想背负“弑亲夺位”的骂名。
言冰直接笑出了声,心中暗说:这不是胡闹呢么!?你是在谋反啊大哥!果然古今中外都一个样,聪明的不一定能当皇帝,当皇帝的却没几个聪明的。
后来被逼急的群臣,就开始合谋派人暗杀被楚王软禁的甲未帝。
虽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却也让楚王因此提高了警惕,最后安排了我爷爷守在甲未帝房前,敲山震虎。
果然效果奇佳,再没一个刺客敢来了。
而楚王,则是每隔一两天,都会去跟他哥哥那里吃吃茶,聊聊天,“顺便”提两句关于逊位禅让的事。
而每次,聊到这,甲未帝都会跟他这个从小没吃过苦,没受过罪的巨婴弟弟,陈述自己不能逊位禅让的理由。
意思也很明确,劝他趁早放自己回去,无论他禅位与否,朝堂之上的奸臣,必然会主张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时刚满十一岁的乙巳帝登基即位,继而把持朝政。
如果到那时候,楚王要真带兵打进了京城,反倒还好,若打不进去,反被朝廷军队压制,那王氏宗族将彻底变为别家的傀儡,被异姓盗国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介那时,楚王便是失掉王家庙堂的罪魁祸首,他还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嗯,不错,合情合理。”言冰一边听着,一边分析了一下当时可能的种种结果,最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李灵月猛敲了一下桌子,提醒言冰别插嘴,便又开始娓娓道来。
而每日争吵过后,基本都是楚王摔门而出,却依然安排人好吃好喝,伺候着自己的这位哥哥。
甲未帝也在屋内整日的长吁短叹,捶胸顿足,懊恼当初被虚名冲昏了头脑,选择南巡。
而从头到尾,一直坐在门外侧耳倾听的爷爷。
却以为他是因为丢了皇位而懊恼,时不时的出言讥讽。
可甲未帝,就这么听着我爷爷的嘲讽和谩骂,也从不还口。
我爷爷断断续续的骂了三五日,看甲未帝始终不还口,便也觉得无趣了,就坐下来与甲未帝攀谈了起来。
这才得知,甲未帝之所以骂不还口,是因他心中有愧。
他觉得自己为了一时的虚荣之心,把国家害到这步田地,羞愧万分,每天被我爷爷骂几句,反倒觉得好受些。
我爷爷说,他当时就笑了,大骂甲未帝虚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明明是贪生怕死,还非要装出一副假仁假义的做派,令人作呕。
而甲未帝的回答却是……,
没有回答,笑而不语。
我爷爷当时正年轻,脾气大,性子急,看着他略带嘲笑的嘴脸,直接就一拳怼到了甲未帝的胸口,甲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