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也不敢走啊,只好留在旅顺等。
他们几个京城来的京军和锦衣卫都被软禁在一个院子里,那也不能去,每天有丁毅的人来送吃的。
丁毅在收编登莱营军时,王承恩他们就住在这院子里,他发现每天来送食物的人都不同,这如果要想放消息出去,或收买人都没法下手。
王承恩是个老实人,之前大伙都说丁毅狡诈,老奸巨滑,他还有点不信。
他一直以为丁毅也是想自保,和祖大寿一样,怕崇祯皇帝翻脸不认人,所以不敢去京城。
但现在他们住在这里,却被软禁,且每天送食物的人都不同,的确比一般人做的老到。
这天王承恩正和随行锦衣卫百户魏观和几个京军聊天,这边实在无奈,王承恩也只能与人聊天打发时间。
魏观也有心交好他,不时附合,寻找话题。
几人说着说着,说到东江镇。
有个京军实在忍不住,不由大声道:“这丁毅什么意思,把我们关在这也算了,连王公公也凉着,简直大逆不道。”
王承恩尴尬笑笑:“无妨,丁总兵可能忙于军务,等他空闲,必会来的。”
魏观用眼色示意京军不要乱说话,陪笑道:“丁总兵这待客之道也是,不让咱们走可以,让咱们四处迋迋嘛,不知这几年旅顺变成什么样了?”
谷術
“咱家也不知道啊。”王承恩叹道。
原来他们从莱州坐船过来的。
自从丁毅开始在登莱建北港,朝廷所有人员想到旅顺,都从莱州湾坐船。
下船前,所有人头上戴黑布,罩住眼睛。
当时丁毅的行为就震惊众人,但无人敢反抗,只能被盖着布。
所以他们根本看不到旅顺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王承恩被魏观说到,心中也很好奇,外面现在是什么样。
他几年前来过旅顺,当时就感觉旅顺很干净,与京城不同,现在想想,还真很想出去看看。
但外面有兵丁看守,他们又出不去。
众人站在院子里,齐齐看着远处的高墙,各种心情。
突然,外面一阵喧哗,接着有人挑着两个箱子进来,正是当天送午饭的。
只见一个中年汉子,穿着一身得体的青布衣,神彩奕奕,走路有劲,他进来时还和守卫说了几句话,然后哈哈大笑,好像很熟,接着就挑了进来。
王承恩他们面面相觑,内心更复杂了。
和前几次送饭的一样,丁毅这边的人,神情神态充满希望和高兴,每个人都是开开心心的,不像京城很多百姓死气沉沉。
连个送饭的普通人,都能穿着绸布衣,实在让他惊叹。
前天那送饭的也是这样,后来魏观问了几句,对方说儿子刚工作,是工匠,工钱比较高,所以买的绸锻做了件衣服给他穿。
而像他们这样送送饭,打打杂的工人,开始每月只有三钱银,呆在旅顺每过三年工钱涨一钱,另丁大人包吃早饭和午饭。
当时魏观想多问问,但对方才说了两句,就不肯说了。
“各位大人,将军,吃饭啦。”新来送饭的中年大汉哈哈一笑,放下扁担,抬头和魏观对视。
刷,两人同时脸色大变。
中年汉子反应很快,飞快的回头看了下门外的守军,然后赶紧低头,打开箱子,拿出一盒盒的饭菜。
他拿盒子出来的时候,手已经在情不自禁的抖动着。
好在他心理素质似乎也不错,深深几个呼吸后,终于慢慢平复下来。
王承恩也感觉到不对劲,凝惑的看向魏观。
魏观脸色通红,左右看看:“吃饭啦吃饭啦。”招呼四周几个人吃饭。
他自已也上去拿了一盒,然后一步步后退,往右边一个柱子后面走,并不时抬头看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站在原地发盒饭,也不时看他,还用余光看门外。
他内心好像很纠结,犹豫了好一会,在魏观的目光中,终于往前走过来。
两人走到柱子后面时,魏观飞快几步,躲进房间,汉子也赶紧跟了进来,吱,把门关上。
王承恩长舒口气,拿起盒饭吃了起来,心情好像好了很多。
中年汉子刚走进去。
扑通,魏观单膝跪下,语气激动道:“拜见百户大人,没想到大人,你还活着。”说着眼泪也要滚出来。
原来这中年汉子仍是当年和袁贵一批,混入旅顺的锦衣卫百户王海亮。
当年锦衣卫派了大量细作进旅顺,有人被赵大山他们抓了,有人直接投了(比如袁贵),而这王海亮,当年在皮岛找了个刚死了家人的小孩,牵着他一路来到旅顺,居然被他混过去了。
王海亮几乎要哭:“快起来,你,你也是百户啦。”
“都快十年了,我以为百户大人已经死了---”魏观当年就是王海亮手下,且是好兄弟,这次前来旅顺,也是自告奋勇。
因为当王海亮来后,再无音迅,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死了。
王海亮能混进来,一呆近十年没事,也是有点水平的。
他马上反应过来:“我不能和你说太久,马上要走,你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