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院子里到处都是人,二十几个人在里面忙个不停,其中一大半是外国人,还有少量番人也在。
原来丁毅走后,这两年陆续有所谓的科学家来到大员加入,赵大山通过考核筛选,又先后挑选了十人为波耳团队的助手。
这些人有些是欧洲的年轻学生,因为欧洲现在到处大战,他们学无所用,又不想参军,听说这边招人,所以跑到大员来,也有落魄的物理学家,必竟这个时代物理学还没有被完全定义,不受欢迎,他们的研究如果得不到资金的赞助,将无法进行。
而传说中的东方大员,是一个极为重视各种学术的美丽地方。
过去两年有好多欧洲的专家学者,通过来往两地的海盗和商人,得到了大员的信息,来到大员。
此时据赵大山介绍,大员匠作局机械科,拥有专家组五人,成员十人,助手六人。
助手都是当地汉人和番人。
这次丁毅进来时,他们正在安装新的锅炉。
同时边上不远处有个很奇怪的装置。
经过波耳介绍,这玩意叫‘汽轮球’。
汽转球是已知最早以蒸气转变成动力的机器,在西元100年时由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hero)发明。
汽转球主要是由一个空心的球和一个装有水的密闭锅子以两个空心管子连接在一起,而在锅底加热使的水沸腾,然后变成水蒸气,再由管子进入到球中,最后水蒸气会由球体的两旁喷出并使得球体转动。
当时的汽转球只是单纯是一种新奇的玩物,并未予以任何实际应用。
但波耳上次听了蒸汽机的原理后,觉的和汽转球差不多,于是也建了一个同样的,放在院子里,每个进来专家都可以看看,这样就能直观的明白,蒸汽驱动的原理。
丁毅看过后也觉的大妙,这个波耳真是很有想法。
你用理论和一般人说蒸汽原理,很难说的明了。
现在波耳做了一个汽转球,即简单又一眼能看懂。
此时跟着丁毅进来的人都奇怪的盯着汽转球。
下面锅子在烧火,汽转球则转个不停,非常好玩。
这些人每天看着这汽转球,想着蒸汽运动的原理,然后研究蒸汽机。
历史上从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发明高压锅,再到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和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
然后再到纽科门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再到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最后到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从高压锅到蒸汽机运用到船上,前后经历了一百十几年,数代科学家的努力。
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根据前人的经验,不断总结,进步,最后才成功的。
这会的丹尼斯·帕潘还没有出生,他是1647年出生,还有数年时间。
但波耳的横空出世,提前影响了历史。
我们可以想像到,波耳如果没有被抓到大员来,他的余生将在餐厅度过,等他死后,他的高压锅也会消失在历史上,而丹尼斯·帕潘的高压锅因为在皇皇学院工作,并为查理二世做了一顿饭菜,让他的高压锅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超级大师。
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有些人可能怀才不遇,默默无名一生,有些人机遇一到,一飞冲天。
刘备要是只有二顾茅芦,诸候亮可能会在乡下沉默一生。
姜太公七八十岁才下山钓鱼,要是他不下山,同样老死无人知。
现在波耳来到大员,以后估计没有丹尼斯·帕潘什么事了。
而且他们的研究肯定会比历史上那些科学家更有方向。
因为丁毅给他们画个大概的图案,锅炉,汽缸,活塞,飞轮,几个简单的结构一画,众人有了很直观的印象。
原本历史上这些科学家们研究蒸汽轮,还要考虑有什么零部件组成,需要那些结构。
现在丁毅直接画出来一大半,虽然不全对,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丁毅自己是随便画画的,必竟前世学过的蒸汽机,也会知道大概部件,但要说画多准,肯定不可能,除非知道自己会穿越,提前牢牢记下。
但对现在这些专家组来说,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波耳已经略有了点心得。
他高兴来到丁毅面前,告诉丁毅,上次丁将军你画的图,可能不全。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还少些东西。
他拿来新的图纸。
丁毅定睛看去,果然画的比他画的还全面。
“这个单独的是蒸汽锅炉,先不说。”
“这是汽缸,丁将军取名叫汽缸,我觉的很形象,但这玩意很难造,我们试过多次了,效果现在都不满意。”
“这是底座,这是活塞,这是飞轮,这是曲柄连杆,这个我们算阀门(滑阀配汽结构),这是调速用的(调速机构),暂时想到这么多,但整合起来,也不容易。”
波耳的图纸构建,已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