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都没用,听着办就行,大明朝的命运,或许就改变了。
但崇祯当然不承认啊,立马把锅推到谢升身上,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
但崇祯还想干这事,继续交给陈新甲,再次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可朝廷官员又不是傻子,渐渐大伙都知道了,所以屡屡上书争议,但是他们都没有掌握到证据。
他们三天两头的上书,怒骂陈新甲,其实就是等于在骂崇祯。
崇祯被骂的焦头烂额,又没办法。
就在这时,马绍愉回京,带来清兵议和条件的密函。
陈新甲置于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这下完蛋了,瞬息传遍大明全国,连丁毅都拿到一份。
密函上皇太极说,希望大明承认大清国的地位,双方以现有的地盘划分边界。
并开启通商贸易,大明为兄国,大清为弟国,做兄长的,每年应赏赐给弟弟十万两银,二十万石粮。(岁币)。
有一说一,满清虽然残暴,皇太极历史上,这时真是想议和的。
要知道原历史可没丁毅,皇太极打赢了松锦之战后,受迫于盛京的形势,也很想和崇祯议和。
若许是陈新甲的家童改变了历史,但换一种想法,崇祯这么没担当,就算真的决定议和,最后崇祯能过群臣这一关也是问题。
这件事被泻露之后,朝臣哗然,天下震动,给事中方士亮首先举报陈新甲,崇祯帝恼火极了,把奏疏压在宫中不发下。过后,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严厉批评陈新甲,要他自我解释。
但陈新甲可不是杨嗣昌,他才不背锅呢,他不但不引罪自责,反自诩其功,就差明说是皇帝让我这么干的,我快立功了。
崇祯更加的愤怒,这时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于是崇祯帝终于决定动手。
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被下狱,他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不许。他只得贿赂高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多方营救,刑部侍郎徐石麒据不答应,大学士陈演亦大力援救,并且说:“按照国法,敌兵不打到城下来,不应当杀掉兵部尚书。”
这时的崇祯开启装逼模式,大义凛然道:“别的不说,使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不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吗?”。说的好像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就想和满清一决死战似的。
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崇祯帝果断允了,赶紧杀人灭口。
于是,当年九月二十二日斩陈新甲于市,大明朝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