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民,心里肯定不平衡。
他们心里不平衡了,不就不种地了吗?
也去城里打工。
那没有人种地了,粮食如何生产?
在古代,粮食才是硬通货。
没了粮食,那你挣在多的钱,也得饿死!
可关于这个问题,朱英雄却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道:“这马四爷可就不懂了。”
“本县实行的,是大农场政策。”
“所谓的大农场,就是主动的去进行土地兼并!”
“我们都知道,历代王朝,基本上都亡于土地兼并。”
“历代帝王们呢,也都苦心防着土地兼并。”
“但本官呢,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既然,我们最终都无法阻止土地兼并,那何不顺从?”
“主动将土地,分给那些地主们。”
“然后由官方下达政策,地主可以雇佣佃农,但要有最低薪水。”
“也就是说,在本县,那些给地主打工的佃农们,每月的薪水,也是按照本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的。”
“至于这些佃农们是否能产出比他们薪水更高的价值,这么说吧!”
“本官发明的那个犁地机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割完一片农田!”
“一个拥有三百亩地的地主,雇是三十个人,只需要一个月,便可将所有耕地全部收割完毕!”
“这三百亩地所产出的价值,就按照最低标准,也就是每亩产一石粮食来计算的话,三百亩,就是三百石!”
“三百石,折合成银两,就是六百两银子。”
“而那三十个人,这个月的薪水,最多也不过一百五十两银子。”
“所以,地主肯定是稳赚不赔的。”
“佃农这一个月,就赚了五两银子,自然也是不亏。”
听到这,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如此一来,那不管是地主,还是佃农,都不亏啊!
佃农一年也就干两次,春季犁地播种,赚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