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带着谢安和春分回了工作基地。
桑南继续为谢安画图,沈西看老杨买回来的东西。
沈西拿着几包米问:“怎么还有皂角、芡实这些东西呀。”
桑南说:“下面还有绿豆,天气太热了,给你煮糖水喝。”
“有没有冬瓜角糖啊,我来给大家煮糖水降降火。”
“嗯?什么时候学会煮糖水了?”桑南半信半疑。
沈西反驳:“不要小瞧我,季风阿姨以前教过我。”
桑南听了倒是有点儿意外,“还记得季风阿姨?”
沈西说:“记得啊,很多人都说,季风阿姨长得——很像我妈妈。”
沈西很少主动讲起她的爸爸妈妈,她从很多人嘴里听说过她父母的爱情故事,后来讲起他们的故事,那是一段极美的倾城之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很多人觉得沈西会续写他们的爱情故事。
可是在沈西眼里,她不要这样的爱情传奇,她只想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陪伴着自己成长,所以从小她对父母其实是三分抵触两分埋怨的。矛盾的是,她又喜欢从桑南这里听他们早年的经历,那有很多关于她父母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她可真是个矛盾体。
难得她提及父母没有太多情绪。
桑南觉得很高兴,回道:“不像。”
绕开了西原,桑南问她:“还记得关于季风阿姨的什么事情吗?”
沈西很努力的想,不是她记忆太差,实在是过于久远,听说在她五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爸爸袈措把她从谢安家里接了回来,那时候开始,沈西就断了谢以潆的奶,喝季风的奶成长,断奶后季风又陪伴了她几年,所有人都说,季风长得太像她的妈妈西原了,袈措是把季风当做西原的替身留在自己身边,可只有沈西知道,不是。
季风同沈西讲过她的生活履历,她是在香港长大的,香港回归后的第三年,她回了内地,不知道在内地生活了多少年,她就来了她们家,照顾完她后,季风就又回香港了。关于季风年轻时候的生活轨迹,沈西只记得这么个大概笼统。季风给沈西讲了很多故事,沈西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的栗公馆。
据说从前上海栗公馆有个谁都不能提的忌讳,就是栗家三小姐嫁给了一个脚夫,为了结婚登报和家里脱离了关系,此后这件事就成了栗家的耻辱,栗家的族长们觉得出门都有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栗家的太奶奶每每念起这件事,都要在祠堂向列祖列宗磕头泣泪请罪。
而后来栗三小姐嫁的脚夫南下打工,好多年没有回来,栗三小姐带着小女儿回到娘家来住,为这事最后又闹的登报打官司,再是泼出去的水,终归还是栗家人,最后愣是闹地带着女儿住回了栗公馆。
沈西那时还不到五岁,听的超级起劲,说这个栗家三小姐可真厉害,季风只是笑笑对她说,不是贪图娘家,她不回去的话就养不活自己和女儿,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变得特别厉害。
沈西问,那三小姐的丈夫再没有回来吗?
季风摇摇头,说是没有音信了。后来又讲过其实栗三小姐听到过风声,据说他在南洋做成了生意,有了点钱,当地有个妓院,迷上了老鸨一众挂名女儿里的其中一个。
后来再就没有音信了,可能栗三小姐不想知道了。
桑南听了久久无语,“你才几岁,她就净给你讲这些?”
沈西点点头,笑着说:“是啊,季风阿姨不大会讲睡前故事,她说要说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没问题,但是我爸爸不让她讲这些刺激血腥的桥段给我听,所以她就可着栗公馆这一个故事讲,导致我现在记忆深刻,怎么都忘不掉。”
沈西唯一会做的熬糖水也是季风教的,季风讲过她从前住在石塘咀,那时候的石塘咀特别热闹,一到晚上灯火像是火树银花一样耀眼,街道上绣缕吃食铺子全摆开了,有一家糖水铺子特别好喝,季风因缘巧合帮过糖水铺子的老板娘,后来就成了朋友,还把煮糖水的秘法巧宗告诉了季风。季风在沈西家时隔三差五就煮糖水给她和袈措喝,袈措不喜欢,可沈西蛮喜欢喝,里头的冬瓜角糖超级好闻。
可能季风真的给沈西睡前读物环节讲了太对关于栗公馆里的事迹,沈西小时候做梦都常梦到栗公馆里的一大家子人,妯娌兄弟几家住在一起,又生了一大堆小孩,小一点的总是哭声抢吃的,大一点成天在讨学费,永远萦绕着付不完的学费,戒不掉的鸦片、吗啡和打麻将的姨奶奶们。西原留下的老房子里有一盏霉绿斑斓的铜香炉,据说是清末物件,季风一拿它烧起沉水香,沈西就好像见到了栗公馆里烟雾缭绕的大宅子,忍不住让人打瞌睡。就为这个,沈西不大喜欢抽烟的人。
讲到这,沈西问桑南:“阿南叔叔你不抽烟吧?”
“你什么时候见我抽过烟。”
“那就好。”
沈西一边讲着故事,一边感叹:“小时候我还听到传言说季风阿姨就是我妈妈,因为她那时候正好有奶水,也是刚刚生过小孩。”
桑南听到,扔下画笔,过来掰着她肩膀认真地讲:“她不是。”
沈西不由笑了:“我当然知道不是,虽然我对我妈妈没什么印象。可是因为阿南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