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不仅是刘家高兴了,全永来镇,或者说全南图岭的老百姓,都高兴了。
因为持续两个年头的干旱,终于结束了。
城外的农户们,燃起篝火,在雨中跳着丰庆的舞蹈,祈祷着日后的顺遂。
而城里做买卖的大小商人,也同样摆酒庆祝。
众所周知,年头好的时候,做为唯一进出口的永来镇,该有多热闹。
这一刻,是所有人的夙愿。
热闹一天、两天、三天……
直到第七天,落下的雨不仅没停,反而越下越大时,所有人都拧紧了眉头。
老辈们都说,一旱旱三年,三年之后必大涝。
所有人都懂了,这是应验了呀!
农户人们看着山上冲下来的大水,那已经长成的绿苗根上,带着泥,冲得到处都是。
看天吃饭的他们心里都知道,完了!全完了!
他们将颗粒无收。
山脚下的木屋,随着越来越大的雨水,卷着泥土从山下冲刷下来。
木屋浸水,那是常事。
一些修得随意的,没有夯劳实的,在雨水长时间的浸泡后,甚至出现坍塌。
开始有人无家可归,拥进永来镇。
官府开始搭棚施粥。
好不容易盼来的雨水,却成了眼前灾难的始作俑者。
谁能不伤心?
李老三两口子,也开始考虑,要不要离开这里,继续南下。
想到小柳,两口子都打消了这个想法。
三水说过,小柳的身体,已经不能再长途跋涉。
他们决定留下来。
看着自家门前屋檐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一咬牙,李老三大开方便之门,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请进了家门。
并把前院堂屋,和廊房清理出来,让那些人住上了。
看到这一幕的小柳,并没有太多诧异。
因为这就是李家啊!
在王巫山时,他认识的李家,就是这么的善良。
只是他不知道,李家选择因为他一个人,继续留在永来镇。
而林楚楚,却看红了眼眶。
此刻的公婆,像极了曾经的爹娘。
李家人的所作所为,再一次撼动了她的心。
而整个永来镇,仅仅只有李家一家大开方便之门。
其他那些有钱有产业的,不仅大门紧闭,甚至多次求到督抚大人面前,要求关闭城门。
理由只有一个:难民入城,恐生乱象。
人一旦被逼入绝境,为了活下去,是可以做出任何事的。
如果城里难民一多,赈灾不够,他们这些大门大户,就是第一波遭殃的。
而且随着大水而来的,还有瘟疫!
他们怕啊!
小半月过后,李家的前院不仅人挤人的住满了人。
就连中院里的两处小院,也被李老三两口子腾出来住人。
以前还能每日白米饭的李家,如今也是每日玉米糊果腹。
不是他们装穷舍不得,而是天知道这雨啥时候停,粮食得省着些。
好在这些暂住在李家的人都懂得体谅。
每日都去官府的粥棚,等着施粥。
只有一些年老走不动的,在李家取上一口吃的。
不是他们懒,而是等他们这样的走到粥棚去,等轮到他们,施的粥也没了。
林楚楚和李大石按着点的,给老人们送来吃食。
“让夫人和老爷费心了。”
说话的老人颤颤巍巍的接过碗。
虽然只有半碗清糊,他已经很感激了。
如果不是李家收留他,他应该早就死在大街上了。
给八位老人送过吃食。林楚楚回到自家小院,泪就落了下来。
嘴笨的李大石,只是静静的拥着自家媳妇。
李老三两口子,也做了决定。
要把家里那些银子,也拿出来帮助大伙!
不是发钱,而是多买些粮食囤起来,用来应付日后可能会出现的粮食短缺。
反正那么多钱,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使。
与其让一些偷或是匪,惦记他们家。
不如拿出来花在该花的地方。
……
而一些有钱人家,看着这雨水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和每日涌进永来镇的难民,彻夜难安,人心惶惶。
但凡坐下来,所有人都在议论。
“听说附近一些镇子,已经要封门了。督抚大人这般大开方便之门,附近的难民,都会涌进永来镇。”
“不封门,又能如何?两年大旱,眼下又是大涝,根本就救济不过来的。”
“救济?你们先想想咱们督抚大人吧?别等到抄咱们的家,就什么都晚了。”
众人顿时雅雀无声。
他们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谁家中没有过命案?谁手上没个把冤魂?谁家生意场上,没有铲除过异己?
不用都揪出来,但凡揪到其中一件,都足够抄他们的家了。
为什么之前官老爷没查?因为不需要啊!
如今大灾之际,以现在这位督抚大人的事迹,找个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