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头顶着呢,哪个正经人家的姑娘敢嫁?
入夜,扶筝瞧霍霆忙于公务无暇顾及自己,换了身衣裳趁人不备悄摸溜了出去,屋顶上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早早的便在那等着了,那纸包的卤肉已然下了大半,瞧她上来,那少年冲她招手并挪出一个位置来:“主子,这里。”
他将手里的酒壶递了过去,扶筝接了倒是没喝,她不能在外面待的过久,万一霍霆忙完了公务发现自己不在怕是要出事,是以只捡着要紧的事问。
“太后和陛下不合,你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扶筝听乔韫舟说了几嘴,只知他们不合已经快要摆到明面上了,但这具体的原因,她并不太清楚。
“说的简单点就是外戚专权,”那少年道:“不过您要是想听的详细点,我也可以给您讲的香艳点。”
少年咽了口烈酒:“皇帝和太后的矛盾积压已久,要讲怕是要从荣国公府发迹说起了。”
要说这荣国公府发迹,绕不开的便是栖梧公主火烧琉璃台。
这事便要从景帝年间说起了,当年景帝仗着国力强盛,派大将军池衍剿灭陈国,栖梧公主是陈国皇帝名义上的妹妹,也是景帝点名要的战利品。
少年道:“据传栖梧公主甚美,景帝那么一个多情的人居然为了她空置六宫,而且呢,这人心思毒手腕狠,玩弄人心,左右朝局,与池衍私通,直接赏了景帝一顶绿帽。”
景帝其人也算是少年英雄,刚登基便荡平了陈国,何等意气风发,可他输就输在,他杀尽栖梧的骨肉至亲,却还指望栖梧真心相待。当年宫闱事发,景帝同池家矛盾激化,池家仗着根基深厚,抢先一步兵发皇城,最后棋差一招,池衍被禁军射杀,而栖梧就站在琉璃台,看着两军交战血流成河,居然开怀的笑出了声,简直一尊现世修罗。
扶筝道:“池衍只是覆灭陈国的侩子手,那景帝才是背后真正的操刀之人,她既要复仇,想必也不会放过景帝?”
少年点头,当年景帝稳住皇城局势,迫不及待的赶往琉璃台面见栖梧,他不再计较栖梧的背叛,天真的以为只要解决了池衍二人便能回到从前,栖梧乖顺的倚在他怀中,然后用一把早就准备好的利刃一刀封心,一刀割喉,最后,一把大火烧尽了琉璃台,而她,在那火光中笑的张扬肆意,活像一个天降的妖孽。
传闻那把刀是当年景帝千挑万选专门赏给栖梧的,她仅会的那点杀招是景帝亲手教的,他毕生最爱,拿着他赏的刀,用他教的杀招亲手解决了他,也算是因果报应。
“景帝无子,他薨逝后朝内乱了四年,当年孙家仗着兵力强盛,扶持景帝的幼弟继位,称宣帝,并将家中长女嫁与宣帝为后,当年宣帝八岁,孙家嫡长女也就是当今太后十九,”少年言:“阴盛阳衰,外戚专权,主子,不用我多说了吧。”
宣帝年幼,孙家理所当然的紧握大权,扶植亲信培植党羽,及至宣帝成年,孙家在朝堂上已成大势,皇帝诏令不经尚书省反要先问孙家的意思,朝臣驳斥皇帝头一句便是荣国公不准,宣帝这个皇帝可谓是憋屈极了。
他一辈子都在打压孙家,收复权柄,后因和孙家矛盾激化,三十六岁英年早逝,死因,不详。
宣帝薨逝后,今上继位,太后纵然是他生母,可他幼年时看着后宫弄权,朝臣掣肘,自己的父皇一次次的抗争和妥协,想必心里也是不大痛快的吧。
他道:“今上和宣帝一样,自打上位起便着力打压孙家,就如当年后位空悬,太后自然是属意孙家的女孩,可今上却偏立了老东烈王的妹妹,先孝昭皇后,东烈一族的势力比之孙家只尊不卑,如此一来,太后倒是不好再说什么了。”
扶筝又忆起萧晚说的话,心内隐隐有些不好的猜测,她问:“孝昭皇后是怎么死的?皇上处处防备太子又是为何?”
“这属下就不清楚了,当年孝昭皇后死后,宫内侍奉的老人都换了一批,据传陛下还下了严令不准人乱嚼舌根,这谁知道呢?”
越是不准人议论便越是有猫腻,扶筝吩咐道:“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