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此事的后续也正如杜映雪所料,当流氓遇到更流氓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对方原本还想逮人抓现行,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以沛可是自小行事就毫无章法随心而动,饶是对方如何警惕,第二天门前总是积着一大滩黄色粪冰。
最终无法只能压着自家小子去了学校,给两个孩子分别道了歉,这事情才算有个头。
杜映雪没想到柱子叔如此行事竟能得到一个这样令人满意的结果。
话说回来,她似乎在之前的五十六年间从未这般随心,总是会考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又会对她的父母作何评价。
前世她嫁到苏家后,即使很快看清这家人的真实面目,但却一直被这些无形的束缚所裹缠,又……考虑到苏默文,便为此很是忍了好几年。
所以柱子叔此举对她而言堪称是醍醐灌顶,原来不爽的时候是可以冲人直接发疯泼粪的。
但真要她这般,恐怕短时间内还是做不到。
但这并不妨碍吴以沛自此之后成为杜映雪心目中的大偶像,她总是会崇拜那些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人。
因此小姑娘便成了吴家的常客,到隔壁串门的频次简直比吴韵还要勤,很快同吴以沛夫妇打成一片,完全不同于上一世的普通姻亲关系。
再加上吴晏对父母的叮嘱很是上心,在自个儿即将小学毕业的这半年内,每天定时定点接送糯糯上下学,与小姑娘也逐渐亲近起来。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淌,每个人都各自忙碌着,在这片平静宁和的黄土地上奋力找寻着属于自己的出路。
而刚满十岁的杜映雪知道,时代赋予的机遇即将到来。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十余年的高考考场。
对于应维与霖清而言,这是足以改变命运的一年。
四年前,杜应维还是放弃了入伍的念头,就依妹妹所说,踏踏实实地读完了高中。正待考虑去处时,小姨夫带着霖清表弟回了趟杜家庄,特意将他也叫到了一起。
接着他便从小姨夫口中得知了一个爆炸性消息,这也是教育系统内悄悄传开的讯息,说上头已经在考虑恢复高考的政策,不日就会召开全国性的座谈会,顺利的话在未来两年内便会落实到位。
小姨夫叮嘱他与霖清,如果想抓住这次机会,那便先不急着找去处。只在领到高中结业证书后也不要放下书本,反而是要更下功夫苦读,尤其是要想办法夯实语文、数学、政治这三大科目,至于史地与理化,就全看他们想报文科还是理科。
因此如今二十岁的应维与比自己小一岁的表弟霖清已经在家苦读两年,总算是赶上了小姨夫口中的大好时机。
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理科。
杜映雪自然是极为惊喜,上一世霖清表哥的确去参加了这次考试,高考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听说最后读了冶金系。
而且那时的录取率极低,初代大学生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培养出的人才基本都直接由国家分配,投入到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去。而抓住这一机遇的青年基本相当于直接改变了三代人的命运。
霖清表哥从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邻县当过青年干部,后来又调回了省里,接着便开起了厂,也就是她曾经安身过的那个钢铁厂。
上一世的这时三哥已经入伍,小姨夫自然也就没有特地回来告知这个机会。但如今不一样了,她相信自家三哥一定能有个大好前程。
全家人紧张归紧张,却没有在应维面前表现出分毫。直至上考场的前一天天,蒋弗海专门派车来接,大伙儿也是各司其职。
景烈兰和应珠给即将应试的青年带好这几天要穿的衣物鞋袜,应景和吴韵也牵着如闲与如云来给弟弟加油打气。连杜英也专门同生产队那边请了假,等在院门处,在这个愈发挺拔的三儿子走来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送上了无言的鼓励。
而杜映雪如今也长成了十岁的大姑娘,再不是可以被人单手就能随意抱起的小胖墩子,但她还是得将脑袋仰得高高地才能瞧见三哥的脸。
二十岁的俊美青年蹲下身,眼角溢出了丝丝缕缕的轻松笑意,他能有这次机会,除了要感谢毫不藏私的小姨夫,还该谢谢糯糯这个小福星。
若不是当初她极力鼓动自己专心读高中,只怕这会儿他应该还在部队上苦熬,要么等待退伍,要么只有转业,只会与兄弟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连大哥的脚后跟都摸不着。
“三哥,你别紧张,好好审题,细心检查,一定没问题的!”
杜映雪此时仿佛又迸发出深藏已久的母性,拿出了对女儿说惯的那套措辞。
杜应维笑着点了点头,周身一扫上一世的阴郁之气,“糯糯放心,三哥不会让你失望的。”
青年起身,平和的目光望过每一张脸,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朝车边走去。应维当然能感受到背后如有实质的殷切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