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番传导球之后,兰多夫终于在篮下左近觅得机会,小勾手命中。
5:4。
勇士进攻,库里这次选择了和钱德勒挡拆,马克加索尔的防守就比兰多夫扎实多了,库里通过一番变换节奏的胯下+背后运球,才将他过掉,中距离跳投得手。
7:4。
灰熊进攻,兰多夫低位强攻遇到包夹,分给被放空的康利,后者三分不中,篮板在经过一番争抢后,被格林收入囊中。
回过头来,库里和钱德勒挡拆,罚球线内一步抛投再中。
9:4。
“bang!库里连续得手,他包办了勇士的前9分,灰熊的防守完全阻挡不住得分王的脚步!”迈克布林高声道。
范甘迪也是赞叹道:谷塗
“即使我已经在现场看过很多次库里的得分表演,但依旧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二年级新秀的技术……库里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练就了半场无死角的投篮,他的抛投太老练了,就像是一个在联盟中打拼了十年的得分后卫!我不禁有一个疑问,我们真的还要将库里看做组织后卫吗?他可是得分王啊,也许他应该去到得分后卫的位置上。”
范甘迪盛赞库里之时,甲骨文中心内的欢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库里掀起的得分高潮突如其来,甚至有一些迟来的球迷才刚刚入场,但这反而让他们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他们知道库里会爆发,但没想到他的爆发会来得这么快。
场边,霍林斯眉头紧紧皱起,在场边来回踱步。
他确实是有意给库里中距离,但却没想到库里的中距离能这么准,如果库里一直准下去的话,他安排的防守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但霍林斯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做出调整,三分钟的时间太短,他要用整个第一节来观察库里的状态,再做打算。
很多时候,球迷对主教练坚持一种战术不改而感到非常不解,但任何主教练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能随意改变既定的战术。
很多主教练常规赛都是一整场不改防守策略,决定放空某个球员,就一直放空他,可能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做出调整。
球员的状态是一直在变的,主教练必须要有定力,不能因为他投进几个球、投不进几个球就改变防守,随便更改战术只会让球队自乱阵脚。
也就是在季后赛,霍林斯才会考虑只用一节时间来观察库里的进攻,,这足以说明他对库里的重视了,很多球队季后赛第一场都是以试探性为主,不会在样本过小的情况下随意调整战术。
随后,霍林斯心里不再纠结,冷静地看着比赛,观察起库里的表现。
而库里没有让他“失望”,他一点也不挑剔,既然霍林斯只给他中距离,那他就全盘收下这份馈赠,中投、抛投连连得手,还有几次利用小加索尔的站位失误给钱德勒喂饼成功。
打到后来,巴特勒和克莱,包括第一节后半段替换克莱的丹尼格林,都不再进行无球跑动,而是站在底角拉开空间,清空中路,看着库里和格林、钱德勒轮番上演挡拆配合,时刻准备着接球就投,格林则是完全变成了一个掩护者+终结点+二传手的角色,一次牌都没有发。
这就是张瑜的进攻理念,他喜欢传切行云流水的美妙配合,但他也知道传球越多,风险越大,尤其是在季后赛,盲目传切简直就是自杀。
张瑜不像科尔那样,坚持认为传切才是“高级”的赢球方式,挡拆、单打都是“低级”的进攻。
他认为,能够用一次传球解决问题,就别用两次传球,把球放进篮框是最重要的,为了传球而传球只会增加失误。
张瑜很欣赏哈登在火箭的打球方式,那是巨星篮球的代表性打法,可以最大化哈登的得分能力。
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进攻模式有着非常高的下限,纷纷效仿,于是就出现了现代篮球最流行的一持球大核+三射手+一终结点的配置,新一代如东契奇、特雷杨等持球大核甫一登场就迅速闪耀联盟,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于这种篮球理念。
现在,张瑜让这种进攻模式提前几年现世了。
库里拥有除造犯规之外的哈登一切能力,在投篮、突破上比他还要强出许多,能够轻松驾驭这一种战术,掌控大量球权,打出华丽的数据,这也是他在二年级就拿下得分王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也是因为勇士的传切还没有练到家,但即使以后勇士具备了打传切的一切条件,张瑜也绝对不会让格林在弧顶一直发牌,让库里不停地跑圈,给角色球员做诱饵,让他们获得轻松空切篮下的机会。
明明库里一个挡拆就能创造出投篮机会,为什么要那么大费周章呢?
一切进攻战术的首要目的是寻找空位机会,其次是寻找错位机会,所以挡拆才是大部分进攻战术的基础———持球人借助掩护,可以短暂摆脱跟防的对位者,从容进行投篮、突破、传球等操作,掩护人的拆开又能给对方的防守造成混乱,后续能够衍生出无数变化。
传切也是如此,但它是通过无球端的跑动和掩护找到空位机会,这需要无球人强大的外线投射威胁作为牵扯,否则对方根本不需要紧紧